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通常被违法辞退员工根据法律规定,有两种维权方式可选择。接受被公司辞退或被解除劳动合同的事实。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恢复双方劳动关系,并按原工资标准补发工资。那么2018年员工违法解约 遭单位索赔怎么维权?
【基本案情】
刘XX于2015年初入职某外资企业,任市场二部的经理。刘XX在入职后与该公司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合同约定月薪十万,如果刘XX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则应向单位赔偿相当于二个月的工资违约金。2016年3月初,刘XX因被总经理当众严厉训斥,认为总经理针对他,其在公司不会有好的发展,所以在当天向公司提交辞呈后离职。随后,该公司申请劳动仲裁,以刘XX违反劳动合同的约定为由,要求刘XX支付违约金二十万元。
【裁判结果】
仲裁委认为,双方劳动合同关于违约金的约定不符合法律的规定,该条约定无效。故以该公司的仲裁请求缺乏依据为由,裁决驳回了该公司关于违约金的仲裁请求。
该公司不服仲裁裁决,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认为,双方劳动合同关于违约金的约定不符合法律的规定,并且,该公司没有提交证据证明刘XX离职给公司造成了损失及损失的金额,故判决驳回该公司关于赔偿违约金的诉讼请求。
【律师分析】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在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只能在以下两种情形下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支付违约金(这是违约责任):
(1)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2)用人单位可以与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除以上两种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否则,即便约定了,也是无效条款。
劳动者应该如何解除劳动合同,法律也有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在用人单位强迫劳动者劳动、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等情形下,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
法律另规定,劳动者违反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是损害赔偿责任)。
【律师提醒】
刘XX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中关于违约金的条款,因为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是无效条款。所以,刘XX无需承担违约责任,该公司依据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刘XX承担违约责任,支付违约金,这样的请求显然不应该得到法律的支持。
刘XX不用承担违约责任,不表示其不应该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刘XX不具备法定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关系的条件,其也未能依法提前书面通知公司解除劳动合同,所以,刘XX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事实的确存在。刘XX身为部门经理,其突然离职给公司造成的损失是客观存在,刘XX在私下交谈时对此也不否认。我们能赢这场官司,也有几分侥幸。可以设想,假如该公司能够委托专业律师代理,在证明损失存在方面做些准备工作,并选择正确的仲裁/诉讼方案,刘XX将很难免责。
可见,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该依法行事,否则有被索赔的风险。通过法律途径维权,要准备证据,更要选择正确的诉讼方案,否则恐难如愿。
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交流学习,若本文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