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留守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怎么预防青少年犯罪?

2018-12-17
导读:“没有不良的少年,只有不幸的少年。”从犯罪原因的角度去分析,留守青少年之所以更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是人格、教育、社会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成年人犯罪是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长期性、复杂性的社会问题。那么留守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怎么预防、减少青少年犯罪?

留守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我国法律当前施行的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即在处理刑事犯罪中坚持该严则严,当宽则宽,宽严互补,宽严有度的分针。对实施了轻罪的犯罪人从宽处理,可以使他们充分体会社会的宽容和温暖,改过自新,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不和谐因素,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另一方面,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尤其是对一些犯罪性质特别恶劣,手段特别残忍、后果特别严重的刑事犯罪,从严从重处理,这样不仅能对潜在的犯罪产生强大的警示和震慑作用,而且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

  青少年易于受环境和他人影响,通过严厉打击犯罪,让一批犯罪分子受到应有惩罚,把他们关押到看守所或监狱,不能在外面为非作歹,对于净化社会的治安环境是大有裨益的。青少年身边参与犯罪的人少了,受到的引诱和教唆少了,会极大的减少隐藏在他们身边的潜在犯罪因素。如果他们接触到的是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交往到的都是遵纪守法公民,会大大的激发出他们正义感及遵守法律和良好社会规范的自觉性。当他们在抵挡住不良诱惑,又能把社会所拥簇的公序良俗内化于心时,他们便不会轻易走上犯罪之路。

  1、人格转变期的扭曲

  未成年人正处于走向成熟的人生关键时期,心理生理不成熟,自制力差,一旦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尤其是染上赌博、酗酒等恶习,或养成好逸恶劳、暴戾凶残的性格,在遇到挫折时,受外界影响诱惑,激情之下,往往会采用极端的手段宣泄不满,导致违法犯罪的发生。留守青少年缺少父母的教育、抚养和亲情,这种家庭依赖感和信任感的缺位,使他们在人格发展上出现扭曲和变形,极易产生被抛弃感、剥夺感和焦虑情绪,进而产生对社会的不信任乃至敌视情绪。跟家庭完整的同龄人相比,留守青少年更容易因同病相怜而结成不同于主流文化的小团体。所以,留守青少年时常以团伙形式进行暴力性犯罪。

  2、教育监管的缺失

  家庭作为一个初级社会群体,在培养孩子的基本社会技能、教导社会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形成个人理想等方面的教育和影响功能巨大。相对于一般完整家庭来说,留守家庭是一种变相的残缺家庭。留守青少年经常要经受亲情的饥渴和生活上的种种不便,从而对家庭给予他们的社会化教育抱有怀疑甚至敌视的态度,大大削弱了家庭社会化教育的效果。家庭教育监管的突然断裂或缺位,加之留守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缺乏成人适当的约束和科学的引导,极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和影响,心灵极易被人为扭曲,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如17岁的徐某,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自己和爷爷奶奶共同生活,经常出入网吧,父母寄的钱花完了就向爷爷奶奶索要,担负管教责任的老人只提供零用钱,却不问用途,对孩子逃学、在社会上违法等情况浑然不知。徐某因结识社会不良青年,犯聚众斗殴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学校作为监管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由于留守青少年家庭教育的缺席,性格普遍比较封闭,学校很难对其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从而使得学校教育陷入尴尬境地。部分留守青少年从学校退学后,混迹于网吧、游戏厅、娱乐场所等地,在这些社会阶层复杂、人员流动性强、犯罪发生比较集中的场所,留守青少年学会犯罪手段,并最终形成犯罪人格。

  3、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当前资讯发达,网络缺乏有效管理、监督,各种充斥着暴力、色情的网络游戏对缺少亲情关爱、性格孤僻、苦闷无聊的留守儿童具有相当的腐蚀性和诱惑力,受其影响,极易实施与其年龄不相称的违法犯罪行为而走上犯罪道路。同时,受社会上的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成人影响,容易沉迷网吧、歌舞厅,沾染打架、赌博、酗酒等不良习气,甚至成为不法分子引诱利用犯罪的目标。

怎么预防、减少青少年犯罪?

  1、青少年自身预防

  通常在成长阶段,青少年心智发育未完全,分辨能力弱,好奇心重,模仿能力强,就容易守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所以,青少年在成长阶段,可以每天多看法制教育新闻,多读名著,以增强自身的防范意识。不浏览涉及暴力、色情等不良网站,少去网吧、酒吧等人员复杂的地方。青少年切勿模仿电影中的黑社会角色,加入所谓的社团,或进行勒索、斗殴、打假等行为。

  2、家庭预防

  家庭在所有国家中都是影响青年人生活的最重要的力量。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良好品行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所谓“养不教,父之过”。有的青少年之所以走上犯罪的道路,就是他们的父母对其不理不管,没有对他进行教育、培养,由其自生自灭。所以,要预防、减少青少年犯罪,需要做好家庭预防工作。可以有以下做法:

  (1)父母自身的综合素质要提高,优化家庭环境

  要做好家庭防范,首先父母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父母应该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自觉做一个守法良民,为孩子树立榜样。父母应在家时多向孩子灌输正确的思想观念,多看法制教育新闻,多读报。

  (2)家庭教育方法要正确

  父母不能过分溺爱、纵容孩子,也不能对孩子不理不管。看见孩子做坏事,不仅不责怪不对其进行教育,反而是放任其继续做,或者对孩子犯错视而不见,不加以制止。这样的教育方法只会让孩子在犯罪的道路越走越远。当父母发现孩子在做坏事时,应及时进行制止,并对其进行教育,告知其做错事的后果并要求其改正错误。

  (3)父母应多关心孩子

  父母工作忙,但是也应该多花时间关心孩子,不仅要关心孩子的成绩,更应该关心孩子的身心发育情况。多与其聊天,多与其一起读书、看报,多运动等。

  3、学校预防

  学校作为家庭的延伸,对青少年的成长教育和预防青少年犯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预防也要做好:

  (1)加强法制教育

  学校应该多组织一些法制教育活动,开展法制教育教学活动。如开展法制教育的主题班会,邀请公安机关或检察院等部门进行讲座教育,或设计相关法制教育的小游戏邀学生一起参与等活动。

  (2)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学校在选拔教师时,应该要注重教师的政治素养、思想品德方面的考核。一些爱体罚、低素质的教师应及时予以教育并辞退。学校也应该多对教师进行培训,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学队伍。

  (3)严厉打击校园暴力事件

  在校园里,校方应该多进行巡查,若发现校园暴力事件,及时严厉打击,根据具体情况对实施暴力者处于警告、记过、退学等处分,对受害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物质帮助等。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预防、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发展问题的重中之重。青少年增强自身防范意识,父母做好家庭教育、学校做好学校教育,三管齐下,才能还国家一个未来。

最新博文

更多>>

最新法律资讯

更多>>

相关法律知识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