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老人赡养费标准是什么?不赡养老人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2020-12-14
导读:社会中,家里有老人的子女需要尽到赡养的义务,每月给付老人赡养费,不赡养老人不仅是不道德的行为,还可能会触犯法律承担刑事责任。那么老人赡养费标准是什么?不赡养老人的法律后果有哪些?跟着大律师网的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老人赡养费标准是什么?

  人民法院认定赡养费的标准包括:当地的经济水平、被赡养人的实际需求、赡养人的经济能力。

  赡养费的给付内容分六个方面:

  1、老年人基本赡养费;

  2、老年人的生病治疗费用;

  3、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护理费用;

  4、老年人的住房费用;

  5、必要的精神消费支出;

  6、必要的保险金费用。

  对老年人的基本赡养费,可以设各地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各地低保补助为上、下限,结合赡养人收人(如M)的比例(如20%左右)进行计算。即按赡养人收人一定比例所得数额(如M*20%)对照前述上、下限,如该数额在此区间内的则以该数额确定赡养费标准,如该数额高于或低于上、下限的,则以上限或下限确定为赡养费标准。

  对老年人生病发生的医疗费,除保险理赔外,其余费用应按医疗部门的票据额计入赡养费中。

  对因生病或年老体弱生活不能自理而子女无法照料的,应将护理费用计算在赡养费内,而这一费用将根据有关养老机构证明或当地一般雇佣人员标准计算。

  对前述4、5、6项赡养内容亦应以相应支出发票为据计算赡养费用。当然无论是赡养费的给付内容还是其计算标准都是相对而言,并非绝对。在确定赡养费给付内容及计算标准时既要考虑权利人需求的必要性也要考虑义务人承受力的可能性,在充分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前提下,综合平衡各方利益。

老人赡养费什么时候给?

  法律规定60周岁以上为老年人,赡养费应当从老人60周岁开始给,但是如果老人在60岁前就丧失劳动能力的,赡养义务人应当提前履行赡养义务,支付赡养费。

不赡养老人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父母可以直接要求子女给付赡养费,也可以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调解,说服子女给付。如果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可以通过诉讼程序提出请求,人民法院应当根据父母的实际需要和子女的经济负担能力,通过调解或判决方式,确定赡养费数额和给付办法。对于被赡养人有生活来源,但因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而需要劳务扶助,起诉至人民法院的,法院也应当受理,从而促使义务人全面履行义务。义务人有能力赡养而拒绝赡养,构成遗弃,情节恶劣的,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最新博文

更多>>

最新法律资讯

更多>>

相关法律知识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