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女赡养老人的法律规定:赡养老人是子女的法定义务。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如果拒不履行赡养义务的,被赡养人可以提起诉讼。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六条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四条,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
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
1、寻求社区工作人员帮助。对于子女不赡养问题,可以寻求社区工作人员帮助,对子女进行批评教育,社区协助监督。
2、提起民事诉讼。对于儿女不尽赡养义务,老人可以委托律师,向法院提起诉讼。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有要求赡养人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3、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不尽赡养义务的子女可能构成遗弃罪。
人民法院认定的赡养费标准包括:当地经济水平、被赡养人的实际需要和经济能力。上述费用计算标准及依据如下:
(一)老年人的基本赡养费可以以各地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和低收入补贴为上下限,结合赡养人收入20%左右的比例计算。如果金额高于或低于上限,则上限或下限确定为赡养费标准;
(二)老年人生病发生的医疗费用,除保险理赔外,其余费用按医疗部门票据金额计入赡养费;
(三)因生病或者年老体弱不能照顾自己的,应当在赡养费中计算护理费用,按照有关养老机构证明或者当地一般雇员标准计算。当然,赡养费的支付内容和计算标准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在确定赡养费支付内容和计算标准时,既要考虑权利人需求的必要性,又要考虑义务人承受能力的可能性,在充分保护老年人合法性的前提下,全面平衡各方利益。支付赡养费的内容:
(一)老年人基本赡养费;
(二)老年人生病治疗费用;
(三)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护理费用;
(四)老年人住房费用;
(五)必要的精神消费支出;
(六)必要的保险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七条 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以上内容就是关于“子女赡养老人法律是如何规定的?”等问题的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若对此还有问题可在大律师网站进行在线咨询,会有相关的律师为你解答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