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柳林因水电站被“迁地保护”引质疑

大律师网 2011-11-09    100人已阅读
导读:一片新发现的、堪称植物界大熊猫的青海野生古柽柳树林,即将因水电站建设被“迁地保护”。这引起民间保护界和

  一片新发现的、堪称植物界大熊猫的青海野生古柽柳树林,即将因水电站建设被“迁地保护”。这引起民间保护界和学者的担忧。今天,20家民间组织和百余名学者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等有关方面发出公开信,呼吁原地保护三江源自然遗产野生古柽柳林。


  上述被专家称为“创造了数个世界之最、堪称世界遗产”的野生古柽柳林,2010年7月发现于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的同德县。今年“两会”期间,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吴玉虎研究员致信青海省政府建议保护,后经过民间组织、媒体多方呼吁,青海省省长批示对这片野生古柽柳林要认真研究,促成保护。这让民间组织及学者们深感欣慰。但今年10月,《青海羊曲水电站库区及周边地区柽柳现状调查及论证报告》(以下简称《论证报告》)得出的结论是要把野生古柽柳迁地保护。


  “我们认为《论证报告》的结论缺乏对野生古柽柳林价值的科学、客观评估。”上述民间组织及学者在公开信中称。


  上述一并发给国家环保部、国家林业局、青海省政府及青海省林业厅、环保厅的公开信指出,青海野生古柽柳林在生物多样性和自然遗产方面的独特价值已经得到百余名植物科学工作者的认可,其中包括89岁高龄的柽柳属专家刘铭庭和3位院士。这片野生古柽柳林,经鉴定为甘蒙柽柳,为黄河沿岸的特有种,虽不是新发现的物种,但其粗壮、高大并以乔木群落形式存在,创造了柽柳属植物的树龄、胸高茎围、高度及分布的海拔高度等多项世界之最。连研究了50余年柽柳的刘铭庭也是生平第一次发现。可以说这片野生古柽柳林的发现,改写了中国乃至世界对柽柳属植物的认识,应属我国乃至世界植物界的重大发现。而《论证报告》以“甘蒙柽柳为我国甘蒙柽柳因分布的广泛性和很强的适应性而未列入《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因此甘蒙柽柳既不属于珍稀树种,也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树种”为由认为这片野生古柽柳林没有原地保护的价值,做出迁地保护的结论,显然没有尊重这一新的科学发现和其中所蕴涵的独特的生物多样性价值。


  公开信特别强调,“我们呼吁保护的是这片堪称植物界大熊猫的青海野生古柽柳树林,而并非甘蒙柽柳这个物种。”


  公开信还表示,青海省同德县属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之内,如果这片世界罕见的野生古柽柳林被做为一种自然遗产原地保存,无疑会成为青海省和三江源的名片。不仅是青海省践行“保护三江源的一草一木”理念的典范,更是研究三江源地区气候变化规律的绝佳标本。为了让这片野生古柽柳林完好地保存,希望羊曲水电站重新考虑选址;即使还在原地建,也有专家建议,只需要把原来设计的最低水位2680米降低20米,就可满足就地保护的条件。


  鉴于此类事件影响重大,公开信建议应慎重决策,充分听取公众意见,以保证相关论证报告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并具体建议如下:


  其一,对于青海野生古柽柳树林这一新的科学发现,建议应由包括刘铭庭在内的我国植物学界老一辈德高望重的学者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和论证,此研究结论才是羊曲水电站相关论证报告的基础;建议青海省邀请权威水利专家认真研究羊曲水电站重新选址或适当降低最低水位以确保野生古柽柳林可就地保护的可行性;建议就目前是否有必要再修一个电站,也请水利专家予以核实论证(有消息称,龙羊峡水电站每年有几个月的休整期,发的电都卖不完)。


  其二,将上述研究结论纳入《论证报告》重新召开论证会,并邀请关心这一事件的民间组织、媒体、学者等参与。


  其三,公开《论证报告》全文及论证会各方专家意见。


  据悉,发布此公开信者包括吴玉虎等百余名全国植物科学工作者和自然之友、绿家园志愿者、全球环境研究所、绿色流域等20家民间组织。


中国律师A>北京11月4日讯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

相关法律知识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