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文学形象需尊重 低俗恶搞需抵制

大律师网 2015-07-27    100人已阅读
导读:连日来,一则“喜剧演员贾玲恶搞花木兰”的消息引发广泛讨论。在贾玲出演的小品中,花木兰被塑造成一个贪生怕
  连日来,一则“喜剧演员贾玲恶搞花木兰”的消息引发广泛讨论。在贾玲出演的小品中,花木兰被塑造成一个贪生怕死的形象,这被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认为破坏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特色文化的正统性。13日晚,文化学者胡野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花木兰在中国是一个被广泛认可的人物形象,小品的“恶搞”引发巨大争议,是因为挑战了民族文化心理的底线,“但也不必上升到‘刻意污蔑民族英雄’的程度。此事在更大程度上还是因为无知,造成了对历史的误读和曲解”。
  喜剧小品恶搞花木兰
  “花木兰因贪生怕死而不敢奔赴前线,在军队中因吃亏被迫上战场成为将军,回归故乡后,去世的父亲留下一封信,从信中得知邻居恶霸看上她,父亲才骗其去当兵……”近日,东方卫视一档综艺节目中,喜剧演员贾玲重新“创作”了一个现代版的花木兰故事。
  此举一出,引发了众多网友和观众的讨论。反对的网友表示:“聪慧、孝顺、刚毅、勇敢的民族女英雄花木兰,被‘恶搞’为贪吃、胸无大志、贪生怕死的傻大妞,违背了原著,会误导群众,尤其是年轻人”。
  而据多家媒体报道,截至目前,节目中贾玲小品部分的视频片段已从部分视频网站上删除。 
  评判
  小品被批“闹剧” 网友称或是“无心之失”
  争议并没有随着节目组的回应告一段落。新华网刊发的一则稿件再次让此事在更大范围内掀起讨论。在这篇题为《喜剧演员贾玲恶搞花木兰惹争议》的文章中,河南省商丘市文史专家郭义方认为“这出闹剧,令人作呕,又为之愤慨。其技艺低劣,内容庸俗,不仅歪曲了木兰的形象,也玷污了民族文化,可恶至极”。
  报道又称,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宋成树认为,花木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缩影,节目中将她恶搞成贪婪自私的傻大姐形象,严重违背了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的精神。这部闹剧,提供的全部是负能量,是误导群众,尤其是青少年。
  对于这些意见,有网友表示赞同,也有人提出了其他看法,认为花木兰似乎并不能算民族英雄,贾玲的“恶搞”亦是“无心之失”,不必“上纲上线”。网友“最佳张子晖”表示,这就是个搞笑小品,没什么好计较的,“批判一下也就算了,道歉就过分了”。
  不过,在一些网友看来,不管是不是虚拟的人物,“花木兰”的形象和精神已经融入了中华民族的骨髓,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图腾的一部分,“无论是恶搞还是解构,都得有个限度,别拿无聊当卖点”。
  观点
  学者:比起公开道歉,我们更需要的是反思
  面对争议,胡野秋指出,不管是一个文学性强的人物,还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在千百年的流传中,中国人已经把花木兰当作一个英雄在崇拜,花木兰代表的精神,融入了中华文化之中。胡野秋分析,从这个角度说,贾玲的这个小品是不讨人喜欢的,“任何一个民族,很少有人会对祖先或者英雄进行这样的调侃,因为这种调侃带有对自我历史的否定”。
  在胡野秋看来,贾玲是否道歉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我们要为此作出反思,“演员不一定是这个节目的主导,应该打板子的还有节目的导演、编剧,这样的节目能够通过层层审核最终播出,直到引起广泛争议,不应该仅由贾玲一个人买单”。
  理解
  创作自由还得有
  对花木兰这一表现中国妇女优秀品格的文学形象,保持一点尊重还是应该的,至少应该尊重一下那些热爱花木兰的人以及他们的感情。
  但另一方面来说,花木兰不过是一虚拟人物,将其捧上神坛,神圣不可侵犯,这样的花木兰一点都不可爱,同样是对花木兰最大的亵渎。
  如果不讲创作自由,什么都动辄得咎,怎么可能多出作品、出好作品呢?
  反对
  恶搞应有底线
  如果任由这样的节目蔓延,那么今天恶搞花木兰,明天会不会恶搞刘胡兰?恶搞不是不可以,但要看恶搞谁,对古代或现代的英雄恶搞,是绝对不容许的,恶搞起码应该有一个底线。我们看到尽管在舆论的围攻下,贾玲迟迟没道歉,不知还要撑到何时。
  历史不容颠覆和篡改,英雄更不容诋毁和抹黑!贾玲道不道歉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有点名气的演员要以此为鉴,吸取教训,电视台和节目组也该深刻反思。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

相关法律知识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