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2020知识产权保护范围有哪些?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原则是什么?

大律师网 2020-07-17    100人已阅读
导读:国际社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越来越日趋强化了。在现在经济时代对知识产权有效保护以鼓励知识创新、保护知识创新。今天,大律师网小编带大家来了解知识产权保护范围有哪些?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原则是什么?

知识产权保护范围有哪些?

  知识产权也叫作知识所属权,是指权利人对对自己所创造出来的劳动成果所享有的财产权利。知识产权制度是为了保护知识产权创造者的独占性,同时又能激励竞争对手的一种制度。因此,如下所述:

  知识产权,有人喜欢称之为智慧财产权或智力财产权。不要以为知识产权离我们有多远,如果你是消费者,那么你看电影、听音乐、玩电脑、读书籍,那都是在享受他人创造的智慧成果;如果你是生产商或服务商,那么你的产品或服务要想有区别于其他商品或服务的内在素质,就不能不考虑要拥有专利、商标、版权或产地标识等权利,否则你的生意长不了。知识产权就是这样活跃,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的规定,知识产权包括下列客体的权利:

  1、文艺、艺术的科学作品;

  2、表演艺术家的表演、录音和广播;

  3、人类一切活动领域的发明;

  4、科学发现;

  5、工业品外观设计;

  6、商标、服务商标、厂商名称和标记;

  7、制止不当竞争;

  8、在工业、科学、文学和艺术领域内由于智力活动而产生成果的一切其他权利。

  根据作为《世界贸易组织》WTO一揽子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有关规定,知识产权包含下列权利;

  1、版权与邻接权;

  2、商标权;

  3、地理标志权;

  4、工业品外观设计权;

  5、专利权;

  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

  7、为披露过的信息专有权。

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原则是什么?

  一、全部赔偿原则

  全部赔偿原则也称为全面赔偿原则,是现代民法的最基本的赔偿原则,是各国侵权行为立法和司法实践的通例。

  全部赔偿原则的含义,是指知识产权损害赔偿责任的范围,应当以加害人侵权行为所造成损害的财产损失范围为标准,承担全部责任。也就是说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失应当全部赔偿,赔偿应以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失为限。

  二、法定标准赔偿原则

  鉴于知识产权保护对象的特殊性,其损害事实、后果的不易确定性,不少国家的知识产权立法规定了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的法定赔偿制度。即规定实施某种侵权行为,应当赔偿的数额多少。这在著作权立法中尤为突出。

  所谓法定标准赔偿原则,是指由知识产权法律明文规定不法侵害知识产权造成损害,应赔偿损失的具体数额(或数额幅度)。在人民法院无法查清受害人实际损失和侵权人营利数额,或者受害人直接要求按法定最低赔偿额进行赔偿的,人民法院按法律规定的赔偿数额确定赔偿数额。在知识产权立法就此规定以前,应当由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司法解释,以弥补立法的不足。

  三、法官斟酌裁量赔偿原则

  无论关于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的法律条款规定得多么严密、具体(这实际不可能作到),无论是适用全部赔偿原则还是适用法定赔偿原则,都不能排除法官根据开庭审理查明的案件事实,对法律的具体适用,以及在法律规定的赔偿数额幅度之内根据个案情况的裁量。

  法官在斟酌确定损失赔偿额时,根据总结的审判经验,一般应当考虑以下要素:

  1、受害人所受损害后果(包括财产和非财产)是否严重;

  2、侵害行为所致某种知识产权保护对象价值降低程度;

  3、侵害出于营利或其他不当目的;

  4、主观过错(故意或过失;如是过失,是重大过失还是一般过失);

  5、侵害行为情节恶劣程度;

  6、侵权人获利情况;

  7、侵权行为的社会影响;

  8、双方当事人的经济状况等。

  四、精神损害赔偿限制原则

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有哪些?

  1、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遵守知识产权保护的有关国际公约和我国法律法规,遵循国际贸易通行规则,信守企业间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合同、承诺。既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也注重对自己知识产权的保护。通过与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赢得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的荣誉与尊严。

  2、完善企业自主创新机制,积极开展自主创新活动。只有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拥有企业所在领域的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才能摆脱受制于人的弱者地位,才能有经济竞争力,才能享有受人尊重的国际影响力。为此,我们必须加快制定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在学习别人的同时立足自主创新,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的能力。

  3、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严格依法办事。不侵害他人的知识产权;不盗用他人的专利技术;不制造、不使用、不销售、不传播假冒产品;不盗用和仿造他人的商标、产品标识和外观设计。

  4、坚决与侵害他人知识产权的不法行为作斗争,积极举报涉及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主动配合政府做好对知识产权违法行为的遏制、查处和打击工作。

  5、积极参与宣传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活动,与社会各界共同致力于知识产权事业的健康发展。认真履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社会责任,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为切实推进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

相关法律知识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