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个人借款的利息多少才合法?个人借款利息不能超过多少?

大律师网 2022-04-14    100人已阅读
导读:借款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避免不了的情况,在生活里或是进行其他事项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资金周转紧张的时候,这时候就需要进行借款来缓解压力,借款的多少和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到利息的多少。那么个人借款的利息多少才合法?个人借款利息不能超过多少?个人借款利息如何计算?今天就跟随大律师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吧!

  个人借款的利息多少才合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第二十六条规定:

  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该条规定的意思是:约定利率在24%以内,法律是认可并保护的。约定利率在24%-36%的,超过24%的,法律不予保护,也不禁止,只要借款人愿意还就可以。超过36%,法律是禁止的,支付的利息法律支持讨要回来的。

  《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条第二款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时,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

  个人借款利息不能超过多少?

  法律对于个人借款利息有明确规定,如下:

  1、借款人和出借人可以约定无息借贷。

  2、借贷双方对有无约定利率发生争议,但都不能证明的,参照银行同类贷款利率计息。

  3、借贷双方可以在最高不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的标准内确定。

  4、借贷双方约定的利息如果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法院不保护超出部分。借款人支付超出规定的利息后又起诉主张返还的,法院予以支持。

  个人借款利息如何计算?

  根据借条的约定计算。

  “利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贷款人付给借款人的利息数与借款数的比例。利息与利率的关系为:利息=本金×天数×利率。因此,利息与利率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当事人因利率发生争议,并不必然导致利息约定不明。

  我国法律对利息的计算有如下规定:

  (一)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

  (二)个人借款约定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超过部分不受法律保护,四倍以内的属于合法利息。

  (三)出借人不得将利息计入本金谋取高利。

  (四)借款人提前偿还借款的,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应当按照实际借款的期间计算利息。

  (五)借款双方因利率发生争议,如果约定不明,又不能证明的,可以比照银行同类贷款利率计息。

  此外,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支付利息。除双方另有约定外,借款人应该在约定偿还借款时将利息与本金一并还给出借人。如果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四条 【借款人支付利息的期限】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支付利息。对支付利息的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借款期间不满一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借款期间一年以上的,应当在每届满一年时支付,剩余期间不满一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

  以上就是关于“个人借款利息”的问题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法律上的问题可以在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会在第一时间给予回复。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

相关法律知识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