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2022个税减免项目有哪些?个税减免的申报方式是怎样的?

大律师网 2022-04-18    100人已阅读
导读:交税是每个人的义务,要按规定的时间缴纳,个人所得税是有一些减免政策的。个税减免申报方式有多种,通过审批后,才可减免。那么,个税减免项目有哪些?个税减免的申报方式是怎样的?就跟着大律师网小编整理的资料,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个税减免项目有哪些

  1、免征个人所得税的主要项目有:

  (1)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2)财政部发行的债券和经国务院批准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3)按照国务院规定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院士津贴、资深院士津贴,以及国务院规定免纳个人所得税的其他补贴、津贴;

  (4)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所说的福利费,是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提留的福利费或者工会经费中支付给个人的生活补助费;所说的救济金,是指国家民政部门支付给个人的生活困难补助费。

  (5)保险赔款;

  (6)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

  (7)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

  (8)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

  (9)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

  (10)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

  (11)对个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转让从上市公司公开发行和转让市场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所得,继续免征个人所得税;

  (12)个人购买体育彩票一次中奖额在1万元以下的,免征个人所得税;对个人购买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奖券一次中奖收入不超过1万元的,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13)个人领取原提存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时,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

  (14)按照国家或省级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基金存入银行个人帐户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15)对个人转让自用5年以上、并且是家庭唯一生活用房取得的所得,继续免征个人所得税。

  2、下列项目经过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减征个人所得税:

  (1)残疾、孤老人员和烈属的所得;

  (2)因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

  (3)其他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减税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

  (一)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二)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三)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

  (四)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五)保险赔款;

  (六)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退役金;

  (七)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基本养老金或者退休费、离休费、离休生活补助费;

  (八)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

  (九)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

  (十)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免税所得。

个税减免的申报方式是怎样的

  个人所得税减免具体申请方式有以下:

  一、纳税人可以采取数据电文、邮寄等方式申报;

  二、纳税人可以直接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三、纳税人可以委托有税务代理资质的中介机构或者他人代为办理纳税申报。

个税减免如何申报

  1、首先,在手机上面下载个人所得税手机APP,并且完成安装

  2、打开个人所得税手机APP,出现软件首页

  3、点击右下角的“个人中心”

  4、在改页面中点击“登录/注册”,按照指示完成实名认证,然后登录账号

  5、然后,回到APP首页,在该页面中有“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六大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个税申报扣除

  6、在进行正式申报之前,需要准备好相应的申报材料,然后再进行正式申报

  7、最后按照提示填写资料即可,最后提交材料就完成了个税申报扣除。

  以上就是大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个税减免项目有哪些?个税减免的申报方式是怎样的?的资料,欢迎阅读。如果还有其他法律问题,可以向大律师网的律师咨询。

(编辑:小李)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

相关法律知识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