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团伙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团伙诈骗怎么计算金额?

大律师网 2022-09-08    100人已阅读
导读:诈骗类的案件一直是频频出现的,不仅诈骗手段众多,并且还会随着时间而产生改变,使得公民在悄然无息中就进入到不法人员的陷阱之中。一般关于诈骗的案件基本是以团伙为单位来进行的。这其中还包含了多种不同的内容,如果有想要了解的,下面就可以跟随大律师网小编来一探究竟吧。

团伙诈骗罪的立案标准?

  诈骗罪是数额犯,行为人采用诈骗的方式骗取公私财物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才能构成诈骗罪,予以立案追究。

  一、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

  1、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

  2、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3、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是认定诈骗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情节。

  二、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犯诈骗罪的立案标准:

  1、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行为,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至10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的规定追究上述人员的刑事责任;

  2、数额在20万至30万元以上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追究上述人员的刑事责任。

  共同犯罪中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应当以行为人参与共同诈骗的数额认定其犯罪数额,并结合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和非法所得数额等情节依法处罚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团伙诈骗怎么计算金额?

  诈骗犯罪可能是单独个人或者是团伙诈骗。无论是哪种诈骗,都是需要负刑事责任的。

  刑法规定,犯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较大的标准为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标准为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为五十万元以上。

  团伙诈骗属于共同犯罪,共同犯罪中可能全是主犯,也可能有主犯和从犯,诈骗金额需要根据他们在共同犯罪中的不同地位和不同作用分别计算。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来计算诈骗金额,从犯按照其所参与的犯罪来计算诈骗金额。

团伙诈骗从犯能取保吗?

  在没有退赃的情况下,没有像严重疾病等特殊情况的,主犯不能取保候审,金额达到特别巨大或诈骗次数过多的,从犯能取保候审的机会不大。另外,取保候审仅仅是公检法的可选程序,能否取保候审由公检法决定:

  1、电信诈骗案件,如果是团伙作案,有在逃犯的情况下,公安机关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之间串供,一般不给办理取保候审。

  2、诈骗团伙人数少,并且各犯罪嫌疑人都已经公安机关控制,录完口供的情况下,以下情况可以申请办理取保候审。

  (1)电信诈骗金额3000元以下,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电信诈骗金额在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电信诈骗数额在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从犯或胁从犯并且退赃的情况下可以申请办理取保候审。

  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4、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以上就是关于团伙诈骗这一方面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如果大家还有其他详细的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欢迎咨询大律师网,这里会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律师来为您提供专业的服务。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

相关法律知识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