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如何界定单位行贿罪中的“单位利益”?

大律师网 2024-04-10    100人已阅读
导读:单位行贿罪是指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的行为。其中,“单位利益”是判断此罪的关键要素。它不仅限于经济利益,还包括其他对单位有利的条件或状态。

如何界定单位行贿罪中的“单位利益”?

在界定单位行贿罪中的“单位利益”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利益的范围,它既包括直接的经济利益,也包括提升单位知名度、获取优惠政策、规避法律责任等非经济性利益;二是利益的性质,必须是不正当的,即通过非法或违反规定的方式获得的利益;三是主观目的,单位行贿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这些利益。如果单位的行贿行为并未实际获取或期待获取任何利益,或者所获取的利益是正当的,那么可能无法构成单位行贿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三条规定:“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行贿,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单位行贿罪与个人行贿罪在刑事责任上有何区别?

单位行贿罪和个人行贿罪是两种不同的犯罪行为,主要的区别在于犯罪主体和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1. 犯罪主体不同:单位行贿罪的犯罪主体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单位,而个人行贿罪的犯罪主体则是自然人,即个人。

2. 行为方式不同:单位行贿罪通常涉及的是这些单位以单位的名义,为了单位的利益进行的行贿行为;而个人行贿罪则是个体为了个人或者他人的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行贿。

3. 刑事责任不同:对于单位行贿罪,刑法规定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而对于个人行贿罪,刑法规定可处以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条规定:“对犯行贿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三百九十三条则规定了单位行贿罪:“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行贿,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以上是对单位行贿罪和个人行贿罪在刑事责任上的基本区别,具体的法律责任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进行判断。

何种情况属于对单位行贿罪中的“谋取不正当利益”行为?

刑法中,对单位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财物的行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是构成此罪的重要条件之一。不正当利益通常包括非法的经济利益、违反公平竞争原则的利益、违反法律法规规定获取的利益,以及违背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的利益。以下几种情况可能被视为“谋取不正当利益”:

1. 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如通过行贿获取非法的合同、项目或者优惠政策。

2. 干扰正常的市场秩序,如通过行贿获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

3. 侵犯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如通过行贿获取本不应得的权益或损害他人应得权益。

4. 超越职权范围获取利益,如通过行贿使对方单位违规操作,为其个人或公司获取不应有的利益。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以行贿论处。”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条:“对犯行贿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以上法律规定了对单位行贿罪的基本构成要件和量刑标准,同时也明确了“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法律含义。

界定单位行贿罪中的“单位利益”需结合具体案情,综合考虑利益的性质、范围和获取方式等因素。在实践中,这往往需要通过深入调查和证据分析来确定。同时,无论何种利益,只要涉及行贿行为,都应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和社会正义。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

相关法律知识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