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贩卖往往涉及刑事犯罪,如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等。因此,一旦发现个人信息被贩卖,应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将依法展开调查,并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如果个人信息贩卖行为发生在网络上,如通过黑客攻击、网络钓鱼等手段获取并贩卖个人信息,可以向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互联网管理部门举报。这些部门将依法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并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管。
如果个人信息被用于商业目的,如推销产品、服务等,且涉及消费者权益受损,可以向当地消费者协会举报。消费者协会将提供咨询、调解和维权服务,帮助受害者维护自身权益。
针对特定行业的个人信息贩卖行为,如金融、医疗等,可以向该行业的监管部门或相关机构进行举报。这些部门将根据行业规定和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的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售卖他人个人信息还将面临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个人信息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赔偿损失等。
对于售卖他人个人信息的行为,相关监管部门还可能依法给予行政处罚。例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规定,网络运营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泄露、篡改、毁损他人个人信息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一百万元以下罚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