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撤销职务和免除职务的区别是什么?

大律师网 2025-07-06    100人已阅读
导读:在行政管理和司法实践中,撤销职务与免除职务是两种常见的职务变动方式,二者虽均涉及职务调整,但在法律性质、适用情形及后果上存在显著差异。下面小编将从法律定义、适用条件、程序要求及法律依据等维度,系统解析二者的核心区别,并梳理其法律渊源,为读者提供清晰的法律认知框架。

撤销职务和免除职务的区别是什么?

  撤销职务通常具有惩戒性,针对职务行使中的违法或不当行为,通过法定程序剥夺其职务资格,属于行政处分或司法追责的范畴;免除职务则多为中性调整,基于工作需要、任期届满或健康原因等客观因素,依法解除职务关系,不涉及责任追究。

  撤销职务的适用需以职务行为违法或失职为前提,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免除职务的适用情形更为广泛,包括组织调整、退休、辞职等非过错性原因,甚至可因机构改革等政策性因素触发。

  撤销职务需遵循严格的调查、听证及复核程序,确保被处分人的陈述申辩权;免除职务的程序相对灵活,通常由任免机关根据管理权限直接决定,但涉及重要岗位时仍需履行民主决策或报批手续。

  撤销职务可能导致被处分人丧失特定职务资格,并可能伴随降级、记过等连带处分;免除职务仅终止当前职务关系,不影响其其他权利或后续任职资格,除非存在法定限制情形。

  对撤销职务决定不服的,被处分人可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寻求救济;免除职务的争议多通过内部申诉或人事争议仲裁解决,司法介入范围有限。

撤销职务和免除职务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1. 撤销职务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十四条,规定了对违法公职人员给予撤职处分的情形及程序,明确撤职需经立案调查、事实认定、处分决定等环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六十二条,赋予任免机关对违法违纪公务员的撤职处分权,并要求处分决定以书面形式送达本人。

  2. 免除职务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对政府组成人员的免职权,涵盖工作变动、健康原因等情形。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五十四条,明确了免除领导干部职务的情形,包括到龄退休、任期届满、问责调整等,并要求程序合法合规。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

相关法律知识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