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境外诈骗犯的量刑根据诈骗数额和犯罪情节分为以下三档:
1.诈骗数额较大(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诈骗数额巨大(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或有其他严重情节:
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诈骗数额特别巨大(五十万元以上)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量刑时还会重点考量以下因素:
犯罪手段恶劣程度:如使用高科技手段精准诈骗、组织化作案等,可能加重处罚。
危害后果严重性:包括被害人财产损失、精神损害,以及是否引发群体性事件等。
犯罪嫌疑人认罪态度:如实供述罪行、真诚悔罪的,可从轻处罚;拒不认罪或无悔改表现的,可能加重刑罚。
自首、立功情节:有自首或立功表现的,可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甚至可减轻或免除处罚。
退赃退赔情况:积极退赃退赔、取得被害人谅解的,可视为悔罪表现,在量刑时予以考虑。
境外诈骗的钱不一定能追回,存在追回的可能性,但受多种因素影响,无法保证一定能全部追回。
一、存在追回可能性的情况
国际执法合作加强:随着国际执法合作的加强,各国警方在打击跨境犯罪方面的协作日益紧密。若能及时报警,提供准确详细的案件信息,如诈骗手段、资金流向、嫌疑人线索等,警方可依此展开调查,通过国际刑警组织等渠道与境外执法部门沟通协作,冻结、扣押涉诈资金。若冻结及时,在案件侦破后,被骗资金就有机会返还给受害者。
成功追回的案例:一些诈骗集团窝点被捣毁后,警方及时掌控相关资金,返还给受害群众。
二、难以追回的情况
犯罪网络复杂:境外诈骗往往涉及复杂的跨国犯罪网络,犯罪团伙常利用不同国家和地区法律差异、金融监管漏洞作案。资金可能迅速通过多层转账、虚拟货币交易等方式被转移、洗白,难以追踪。
司法差异大:不同国家司法程序和执法效率不同,国际协作也需要时间和资源,这些都增加了追款难度。
资金被挥霍:若诈骗所得已被大量消费、挥霍,没有足够的剩余财产可供退赔,那么被害人的损失也难以完全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