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放污水行为,若违反国家规定且达到一定程度,将构成犯罪并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的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这里的“严重污染环境”包括非法处置危险废物达到一定数量,或致使土地、水体等环境要素基本功能丧失等情况。
对排放污水行为的投诉,公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
可以直接拨打全国环保举报热线12369,该热线由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负责接听和处理。
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环保举报”或登录省、市生态环境部门官方网站进行网络举报。
这些投诉途径将确保公众的环保诉求得到及时响应和处理。
在投诉过程中,公众应提供详细的排放污水行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排放地点、时间、污染物种类和数量等。
生态环境部门在接到投诉后,将依法进行调查取证,并根据调查结果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构成犯罪的排放污水行为,将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排放污水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
它直接危害了水体的清洁和生态平衡,对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潜在威胁。
根据规定,排放污水行为不仅可能构成犯罪,还可能面临行政责任。
在行政责任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排放水污染物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者责令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并处以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情节严重的,还将面临停业、关闭等更严厉的行政处罚。
排放污水行为还可能引发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这意味着,排放污水行为若给他人造成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侵权人将依法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