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确认车辆停放在合法车位内却收到挪车通知,可通过以下步骤维护权益:
1. 核实信息真实性
登录交管12123平台,核对通知中的车牌号、定位信息与自身车辆是否一致。信息匹配,需进一步确认车位属性。
合法车位包括经规划部门审批的公共停车位、私人产权车位及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六条规定的临时停车区域。车位存在争议,可通过物业、城管部门或规划局查询车位合法性证明。
2. 留存证据并申诉
车辆确属合法停放,需在挪车现场拍摄带时间水印的车辆全景、车位编号、周边环境照片,并保存停车缴费记录或车位产权证明。
通过交管12123平台“一键挪车”-“申请记录”功能提交证据,说明车辆未影响通行且停放合法。
平台未及时处理,可拨打12123转人工服务,补充提供车辆内饰细节或行车记录仪画面,证明车辆未越线、未占用消防通道等禁停区域。
3. 防范恶意投诉风险
针对频繁收到异地违停通知或套牌车牵连的情况,需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备案套牌信息。
更新交管12123平台预留手机号,避免接收原车主遗留信息。因系统误判导致通知错误,可要求平台出具书面说明,作为后续维权依据。
交管12123平台发送挪车通知本身不构成行政处罚,但拒不履行挪车义务可能触发罚款机制。
车辆停放合法且车主在接到通知后10分钟内完成挪车,交管部门不会实施处罚。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三条,对违反停车规定的行为,执法机关应先口头警告并责令立即驶离。车主配合挪车的,不构成“拒绝立即驶离”的要件,因此不满足罚款前提。
车辆停放于禁停路段、消防通道或占用公交站台等区域,且车主在接到通知后仍拒绝驶离,交管部门可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处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并可将车辆拖移至指定地点。
部分城市对严管路段实施“零容忍”政策,北京二环内、上海南京路等区域,违停车辆可能直接被拖移并处罚,无需先行通知。
车主因车辆故障、突发疾病等客观原因无法立即挪车,需在接到通知后尽快联系交管部门说明情况,并提供医院诊断证明、维修厂报修记录等证据。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二条,主动消除或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可从轻或减轻处罚。部分城市对短时间驶离的轻微违停行为实行“首违不罚”,车主可通过交管12123平台申请免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