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5年最新司法实践,个人非法放贷罪的立案需满足以下核心条件:
1、金额与违法所得标准
个人非法放贷数额累计达200万元以上,或违法所得数额累计达80万元以上。以超过36%的实际年利率放贷,且符合上述金额标准,可直接认定为情节严重。
2、放贷对象数量要求
个人非法放贷对象累计达50人以上,或造成借款人及其近亲属自杀、死亡等严重后果。
3、特殊加重情节
黑恶势力非法放贷的,立案标准按上述金额、数量的50%确定。2年内因非法放贷受过2次行政处罚,或以超过72%年利率放贷10次以上,可降低立案门槛至标准80%。
借款给3人是否构成非法放贷需结合行为性质综合判断:
1、一般情形:不构成非法放贷
借款为偶发行为,且未以营利为目的(如亲友间互助借贷),通常不认定为非法放贷。
法律仅规制经常性地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行为,即2年内向不特定多人出借资金10次以上。
2、例外情形:可能触发法律责任
3次借款对象为不特定社会人员,且以营利为核心目的(如收取高额利息),可能被认定为职业放贷。
放贷利率超过法定上限(如年利率36%),或通过虚假交易掩盖非法目的,即使对象仅为3人,仍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
综上所述,非法放贷罪的立案标准以金额、违法所得、对象数量及行为频次为核心,强调对金融市场秩序的维护。借款给3人是否构成违法,需结合放贷目的、利率水平及对象特定性综合判定。建议个人审慎参与借贷活动,避免触碰法律红线;司法机关应严格区分合法民间借贷与非法放贷,平衡金融安全与私域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