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赔偿包含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需凭医疗机构开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票据核算。后续治疗费用需通过医嘱或司法鉴定确认,确保与事故直接关联。医保已报销部分通常不再重复赔偿,但部分司法实践中仍存在争议。
误工费根据受害人收入类型差异化计算:有固定收入者按实际减少收入计算;无固定收入者可参照当地同行业平均工资标准。护理费则按护理人员收入或当地护工日均工资计算,需医嘱明确护理必要性。
残疾赔偿金以受诉法院所在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基数,按伤残等级系数计算,赔偿年限最高20年。死亡赔偿金采用相同基数,按年龄分段递减,75岁以上按5年计算。被扶养人生活费纳入死亡赔偿金,按城镇人均消费支出计算。
精神损害抚慰金根据过错程度、后果严重性及地区经济水平综合判定,通常十级伤残起赔5000元,逐级递增至10万元封顶。残疾辅助器具费按国产普及型器具价格及更换周期计算,需司法鉴定确认使用年限。
医院是否询问患者过敏史、执行药物皮试是责任判定的核心。头孢类等高风险药物未按规范进行过敏筛查,或病历未记录相关操作,可认定存在重大过失。未保留完整病历可能导致举证不利,直接加重责任比例。
药物过敏反应发生后,医院需立即启动急救流程。若因延误救治或未配备必要抢救设备导致患者死亡,医院需承担主要责任。过敏性休克的黄金救治时间通常为30分钟,超时可能影响责任划分。
司法鉴定机构会根据医疗行为与死亡的因果关系划分责任等级。例如,未做皮试但药物说明未强制要求时,医院可能承担次要责任(10%-30%);若患者隐瞒过敏史,责任比例可能进一步降低。
医院在已充分履行告知义务、用药符合行业标准且过敏反应无法预见时,可主张免责。罕见药物过敏或不可抗力因素(如患者体质特殊)也可能减轻医院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