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女职工孕期遭解除劳动合同的案例

大律师网 2015-01-21    0人已阅读
导读:摘要:女职工在孕期而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个案越来越多,怎样处理此类纠纷,是用人单位与员工都十分关注的问题,结合我国针对女职工孕期特殊保护的有关法律规定对此进行分析。典型案例分析:车女士于2003年11月入

  摘要:女职工在孕期而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个案越来越多,怎样处理此类纠纷,是用人单位与员工都十分关注的问题,结合我国针对女职工孕期特殊保护的有关法律规定对此进行分析。

  典型案例分析:

  车女士于2003年11月入职佛山某公司。劳动合同约定其工作岗位是行政主管,每月工资3000元。2004年5月,车女士发现自己怀孕。2004年8月,公司发出书面通知,宣布解除双方的劳动合同。

  车女士找到公司老板反复协商无果而发生纠纷。法院审理后认为,该公司与车女士签订的劳动合同是合法有效的,而合同当中并没有约定车女士若在雇佣期内怀孕要将其解雇,即使约定也是违法无效的.

  因此,按照相关规定,女职工在特殊劳动保护期间,劳动合同期限应自动延续到孕期、产期、哺乳期届满时为止。法院判决该公司依法应按车女士的工资待遇,支付车女士孕期、哺乳期的的的工资总计5.7万元。

  一、我国法律对女职工孕期特殊保护的相关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十六条规定:

  任何单位不得以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为由,辞退女职工或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2、《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四条规定:

  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

  3、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三十四条规定:

  除劳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情形外,劳动者在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用人单位不得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期限应自动延续至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期满为止。

  4、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第二十九条规定: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据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三)女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5、劳动部《就处理劳动争议有关政策问题解答》第二十条:

  怎样理解《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的第四条规定?

  答:《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四条规定:“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

  对此,1989年劳动部在《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问题解答》(劳安字(1989)1号)中规定“实行劳动合同制的女职工,在合同期未满的情况下,任何企业和个人都不得以怀孕、生育和哺乳为由,解除其劳动合同”。

  1990年劳动部办公厅在《对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问题的请示复函》(劳办计字(1990)21号)中进一步明确“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女职工,在‘三期’内劳动合同期虽满,也不解除其劳动合同,必须延续到哺乳期满。”在处理有关女职工在“三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时,应全面理解、适用以上有关法规和文件。

  二、用人单位在女职工孕期解除劳动合同的效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规定,任何单位不得以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为由,辞退女职工或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因此,用人单位在女职工孕期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属无效行为,无效法律行为从一开始就没有法律效力。

  但是,如果女职工的行为符合以下情形的,用人单位可依据《劳动法》第二十五条之规定依法解除与女职工的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三、因孕期被解除劳动合同发生纠纷的处理

  实践中因孕期被解除劳动合同发生纠纷,该如何进行处理?

  下面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1、如果被辞退员工不同意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可主张要求继续履行合同,并可主张用人单位赔偿劳动合同解除日至恢复日之间的工资损失。其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和《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

  2、如果被辞退员工不要求继续履行合同而只是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除可依法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即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还可要求用人单位赔偿解除劳动合同之日至哺乳期满的工资.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知识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

最新法律资讯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