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张军这种试用期内无过错、无理由被辞退的现象并不鲜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一些用人单位错误地认为,在试用期内可以随时随意与被聘者解除劳动关系。有关人士认为,单位的这种做法给劳动者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伤害,使劳动者在试用期也有一种随时可能失业的危机感。其实,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也应有说法的。
试用期也该付报酬
日前,从河北到北京打工的张军向老板讨要试用期工资一案终于有了结果。北京房山法院判决用人单位支付给张军一个月试用期内的工资845元。
去年9月,张军应聘到一家酒楼当服务员,双方约定月工资400元、包吃包住,但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张军应聘后努力工作,每天工作8小时,且没有休过任何节假日,还加过两个晚班。可一个月后,该酒楼以他在试用期内表现不佳、不能胜任工作为由将其辞退,而且未付分文工资。
付出了劳动却拿不到报酬,天下没有这种道理。一怒之下,张军到劳动争议仲裁部门裁决酒楼付给张军工资。但酒楼不服,又起诉到了法院。在法庭调查时,酒楼不但不承认“月工资400元、包吃包住”的说法,还辩称已为张军支付了伙食费、住宿费520元。
法院认为,酒楼与张军之间虽未签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应受法律保护。试用期也应按实际工作的天数支付工资,也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而且法定节假日加班也应按规定支付加班工资。因此,法院驳回了酒楼的请求,为张军讨回了工资,保护了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合法权益。
劳动者要做有心人
对所招人员规定一个试用期以进行考察,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但一些用人单位却存在着试工期内恶意用工行为:试用期内随便找借口将职工辞退、少付或者干脆不付报酬。由于绝大部分应聘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双方责权利不明,应聘者在试用期内被辞退时,往往很难为自己讨回应得的报酬。
《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在实际情况下,用人单位多数是不证明或无法证明,因为单位的录用条件并不明确。
有关人士针对这种情况给劳动者支招:劳动者应聘时首先要了解用人单位对岗位的要求。其次要注意劳动合同对岗位的要求,尽可能把岗位的描述写得详细些,而不是没有任何说明的岗位名称。如果劳动合同中写得不明确,可以利用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证明你的岗位要求,最好有具体的质量与数量要求。同时,要对试用期中的实际工作数量与质量进行记录。在工作中,尤其是试用期中要做一个有心人,因为有的工作是无法用数量来衡量的。还可以把自己与同一岗位的人作个对比,以证明你在这个岗位上是称职的,是能够胜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