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偏低、与事业单位人员退休金存在相当差距的现象,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一些中西部地区,这种情况更为突出。
劳动部门的有关人士介绍说,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差距并没有现在这么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级别工资制度和单位退休制度。
1993年以后,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工资制度,企业职工完成了由单位退休向养老保险制度的过渡,实行了基本统一的社会化养老金制度;相比之下,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制度并没有太大变化,退休人员待遇与在职人员的关联度甚至还得到了强化。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待遇随之逐渐拉大。
“这种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转轨时期的特殊性、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等。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事业单位的改革滞后于企业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卢汉龙认为。他指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原来的很多国有企业经营出现困难,效益明显下滑,企业赢利的部分往往用于再生产等。与此同时,很多的事业单位也进行了市场化的运作,但其赢利往往用于分配。而事业单位原本占有的国有资源并没有减少,也就是说,体制内与体制外的好处都享受到了。
他认为,从长远看,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在制度设计上不应与企业相互分割,而应当保持一致。这样既有利于保持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统一,又有利于人员流动和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此外,在企业建立基本养老保险的同时,国家也应以更大的力度推行补充养老保险,如企业年金等,以保障退休人员生活。
不过,卢汉龙也指出,所说的企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偏低,主要指原国有企业员工。现在企业概念已经多元化了,不仅是国有企业,还有大量的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为吸引人才,很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往往会给员工优厚的待遇,一些效益较好的企业,还为员工买了商业保险等。也就是说,再过10年或者20年,这些企业退休员工的待遇与现在完全不一样。
链接
●目前我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已达1.7亿人,多数为企业职工。2004年,全国企业退休职工退休金人均为7831元,事业单位的职工退休金为14644元,机关单位的职工退休金为15932元。2000年至2004年的5年间,全国企业职工的退休金以年均6.31%的速度增长,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金增长速度分别是13.45%和11.67%。
●国家一直注重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并清理历史拖欠。基本养老金当期拖欠逐年减少,1998年平均每月拖欠6亿多,2000年每月拖欠1亿多元,2004年和2005年全国已连续两年无当期拖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