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部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发布文号: 劳社部发[2005]3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国务院近日下发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以下简称《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贯彻落实《决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为做好《决定》的宣传工作,我们编写了《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宣传提纲》,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一、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事关广大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社会方方面面广泛关注。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宣传工作对于贯彻落实《决定》精神的重要意义,把宣传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首先要认真组织劳动保障系统认真学习《决定》,深刻领会《决定》的精神实质,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决定》精神上来。要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制定好宣传工作方案。要从本地实际出发,针对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围绕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广泛开展宣传工作,通俗易懂地做好政策阐释工作,把政策原原本本地介绍给广大群众,使国家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
险制度的政策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坚持正面引导,突出宣传重点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广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大决策和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宣传这次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政策措施和重要意义;宣传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传东北三省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取得的经验和成效;宣传社会保险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原则和参保缴费的激励约束机制,鼓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要针对社会广泛关注和职工群众关心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做好宣传解释工作。重点围绕统一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政策、做实个人账户、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等问题,详尽地向职工群众说明政策出台的背景、具体内容和相关配套措施,及时消除部分职工群众的误解和疑虑,保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各项政策的顺利实施。
三、面向基层群众,注重宣传效果
宣传活动要坚持面向基层,面向企业,面向广大劳动者。把基层和职工群众作为宣传的重点对象,广泛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和方法,采取多种形式,努力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要与有关新闻单位密切合作,通过举行政策咨询活动、在主要媒体开辟专栏、答记者问、撰文进行政策解读、印发宣传资料等方式,介绍《决定》的主要内容,及时解答职工群众提出的各种问题。
各地在宣传《决定》活动中,要注意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了解职工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发现和解决带有倾向性的思想问题。重要情况请及时向部里报告。
二00五年十二月五日
附: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宣传提纲
一、近年来我国养老保险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借鉴国际社会保险制度发展与改革的经验,结合国内经济与社会发展实际,我国对企业职工退休养老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以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为中心,努力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切实加强基金征缴,强化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和监督,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促进改革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确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1984年各地开始试行企业职工退休费用社会统筹,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1991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各地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工作迅速发展,缓解了企业养老费用畸轻畸重的矛盾,开始实现企业保险向社会保险的转变。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定,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199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提出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两个具体实施办法由各地进行试点1997年发布《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2001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辽宁省开展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2004年又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吉林、黑龙江两省,试点的重要内容就是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包括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和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等内容;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养老保险统账结合、部分积累的制度模式。在充分调查研究和总结过去20年来养老保险改革经验的基础上,2005年12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二是确保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较好地保障了广大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行“两个确保”,建立三条保障线,提出了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工作目标。经过不懈努力,基本养老金发放形势一年比一年好。基本养老金发放额逐年增加,从1998年的1512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近4000亿元,年均增长14.9%;基本养老金水平不断提高,1998年全国月人均养老金为413元,2004年提高到705元;基本养老金当期拖欠逐年减少,1998年平均每月拖欠6亿多,1999年每月拖欠3亿多,2000年每月拖欠1亿多元,到2003年全年拖欠1.32亿元,2004年和2005年全国已连续两年无当期拖欠。各地还积极采取措施,补发过去的历史拖欠,到2005年共补发240多亿元,16个省份已全部补发了历史拖欠。与此同时,国家还注意解决养老保险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特别是困难企业、农垦企业和老工业基地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发放问题,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是覆盖范围从国有、集体企业职工向多种所有制从业人员扩展,参保人数逐年增长。1998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12亿人,2005年已达1.73亿人,年均增长6.5%。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从2001年的535万人增加到目前的1930万人。近几年离退休人员年均净增300万人,2005年领取基本养老金的离退休人员已达4350多万人,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享受到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四是多渠道筹资机制初步形成,为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提供了资金保障。养老保险基金征缴不断加强,发挥了主渠道作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入从1998年的1353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4250多亿元,年均增长17.8%,近3年年均增长超过20%。各级财政积极调整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资金投入力度。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养老保险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从1998年的24亿元增加到今年的500多亿元,地方财政也增加了投入。2000年国务院决定设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作为战略储备,目前已积累1900多亿元。养老保险多元筹资格局初步形成。
五是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基本养老金实现社会化发放,退休人员逐步纳入街道社区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针对一些企业挤占挪用基本养老金的问题,我国从1999年开始推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由银行、邮局等机构实行社会化发放,到2001年基本在全国实现了社会化发放,从机制上保障了广大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基本养老金。从2002年起,针对近40%的企业退休人员因企业关闭破产、改制等原因,已没有单位提供管理服务的状况,推动各地普遍建立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把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目前已有超过60%的企业退休人员进入社区。养老保险的信息化建设也逐步加强,通过实施“金保工程”,既为参保人员提供方便快捷服务,又为养老保险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六是基金管理逐步加强,维护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和完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是退休人员的养命钱。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基金监管工作,把加强基金监管作为确保基金安全、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根本措施,将养老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从1999年起,全国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统一不再从社会保险基金中提取管理费,经费由同级财政安排。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开展基金监督检查,查处违纪违规案件:少缴漏缴社会保险费和欺诈冒领社会保险金行为,积极清理回收以前被挤占挪用的基金。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逐步规范,有效地维护了基金的安全和完整。
七是在东北三省进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为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积累了经验。通过在东北三省进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在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提高统筹层次、加强养老保险的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养老保障长效机制积累了经验。
二、为什么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随着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现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渐显现出一些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覆盖范围不够广泛,大量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还没有参保;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没有做实,未能真正实现部分积累的制度模式,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基金的需求;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不尽合理,缺乏参保缴费的激励约束机制;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
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