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大律师网 2015-01-31    0人已阅读
导读:发布部门: 辽宁省大连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大政发[2006]98号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现将《大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六
发布部门: 辽宁省大连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大政发[2006]98号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现将《大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六年十月二十日


大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为推动劳动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顺利完成这一历史时期赋予劳动保障工作的重任,根据《国务院批转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通知》(国发(2006)35号)和《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大政发(2006)39号文件印发),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期间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十五”期间,我市成功完成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劳动保障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各项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1.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目标顺利完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建立了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体系和就业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保持了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十五”期间,共有67?6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22?8万人领取了《再就业优惠证》,减免税费2?8亿元,为大龄人员提供社保补贴2?5亿元,为1?9万人发放小额贷款4?4亿元,政府出资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了2?3万名大龄失业人员就业。“十五”期末,城乡就业人员达到337万人,比“九五”期末增加61万人、增长22?2%。2005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
  2.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基本建立。随着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就业结构进一步改善,国有、集体经济单位从业人员不断减少,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和三产从业人员持续增加。到“十五”期末,城乡从业人员三次产业比重由“九五”期末的28:30:42调整为22:31:47。
  劳动者就业观念发生重大变化,就业形式日趋多样化,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用工形式相继出现,“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机制基本确立。
  3.职业培训工作取得明显成果。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扎实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市场化、社会化职业培训体系逐步完善。全市共有技工学校51所、就业培训中心12个、就业培训基地23个、社会力量办学单位232个。5年来,共培训各类人员74?7万人,其中,再就业培训30?85万人,创业培训6921人,3336人实现自主创业或自谋职业,带动就业35435人。
  积极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有了一定增长。“十五”期间,全市有40?2万人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其中,29?9万人取得了资格证书,初、中、高级技术工人持证人员比例达到56:33:11。
  (二)社会保障制度日趋完善,覆盖面不断扩大
  1.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在国有企业实现100%覆盖的基础上,将非公有制企业、灵活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和农转城人员也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范围,参保人数增至115?2万人,较“九五”期末增长13个百分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参保人员由“九五”期末的8?1万人增加到13?3万人、增长64?2%。基金收缴规模不断扩大,确保了全市51?3万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社会化发放和养老金水平的稳步提高。企业年金配套政策制度建设基本完成,全市已有1214户企业、5?7万名职工实行了企业年金制度,累计缴纳年金5?1亿元。企业参保职工的个人账户全部记清做实,累计做实个人账户基金49?6亿元。
  2.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建立。医疗保险扩面工作成效显著,覆盖范围从城镇职工扩大到下岗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名存实亡和破产企业的退休人员以及在乡重点优抚对象,参保人数达188?7万人,较“九五”期末增加129万人。
  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不断完善。实施了企业内部医疗补助制度、公务员医疗补助办法、高额补充医疗保险办法、慢性病和负担过重患者医疗补助办法,建立了离休干部医药费统筹机制。医疗保险制度运行平稳,基金收支平衡,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得到保障。
  3.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和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的功能不断加强。“十五”期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失业人员大幅增加。为确保失业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一方面加大扩面征缴力度,另一方面以政府名义贷款5?7亿元,全市累计发放失业保险金20多亿元,确保了24万人按时足额领取失业保险金。
  推行失业保险金阶段性领取制度,5年来,共为12?3万名灵活就业人员办理了失业保险金阶段性领取,延缓基金支出2?2亿元,减轻了基金支付压力,促进了失业人员就业。
  4.工伤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2004年新《工伤保险条例》的施行和有关配套政策的出台,使工伤保险顺利实现了新旧制度的平稳衔接,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参保职工已达103?1万人,较“九五”期末增长11?3%。工伤鉴定程序进一步规范,参保职工待遇得到有效保障。
  5.基金监督工作取得较大进展。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检查机制初步建立。通过现场监督和非现场监督以及社会监督,实现了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有效监管,保证了基金安全、完整和平稳运行。
  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十五”期末,全市8个涉农区市县共107?7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占全市农业人口的43?4%,参合农民的就诊率和住院率明显提高,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有所缓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形成。
  7.城乡救助体系基本建立。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十五”初期的221元提高到240元,月人均救助额由65?9元提高到103元。5年来,共发放低保金3?97亿元,9?6万生活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保障面达3?42%。对1374人(次)患有重大疾病的困难群众实施救助,发放救助资金495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北三市和其他涉农区市县农村低保标准分别达到1500元和1800元,保障对象达4万人,年发放保障金4650多万元,保障面达1?8%。“四位一体”的低保救助体系不断完善,有效地保障了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实现了应保尽保。
  8.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发展迅速。“十五”期间,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全市新批社会办养老机构107家,总床位和资金投入分别占全市福利机构的77?5%和68?1%。各级政府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新建养老院5所,新增床位800张。到“十五”期末,全市共有养老机构218家、床位19420张,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28%。慈善事业不断发展,5年来,共募集慈善资金9630万元,救助困难群众8246人次,发展注册义工7812人,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公平、和谐、进步。
  (三)调整机制逐步健全,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
  劳动合同制度全面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逐步形成,有效地维护了职工的权益。城镇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81%以上,其中,国有、国有参股、合资、外资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为95%;在已建工会组织的企业中集体合同的签订率达93%。三方协商机制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各区市县全部建立了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并向乡镇、街道延伸,协商内容也由劳动关系逐步向劳动保障等其他领域扩展。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共立案受理劳动争议1?1万件,案件受理率和按期结案率均达100%。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群体性事件应急机制不断完善。
  (四)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基本确立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工资指导线制度、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和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完善了工效挂钩办法,开展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市场机制决定、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政府监控指导”的分配管理原则得到贯彻,市场化的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初步建立。
  (五)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
  颁布了《大连市劳动和社会保险监察条例》、《大连市劳动合同规定》、《大连市企业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规定》、《大连市关于解决拖欠克扣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问题的规定》、《大连市民办培训机构管理办法》、《大连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大连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等地方法规或政府规章,出台了150多件规范性文件,实施了劳动保障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了行政行为,为依法行政提供了有力支持。
  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形成了有效的工作网络,积极查处各类违法案件,监察工作方式也由日常巡视监察转入投诉重点监察。5年来,在常规监察中共责令用人单位为34?6万名劳动者补签了劳动合同,追缴社会保险费2?1亿元,追回拖欠劳动者工资1?6亿元。开展了以拖欠工资为重点的进城务工人员就业环境专项执法检查,共为12万名进城务工人员解决了拖欠工资问题,涉及金额4?1亿元,拖欠进城务工人员工资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采取积极措施解决企业历史拖欠职工工资问题,共清欠工资4?3亿元,涉及职工10万人。

  二、“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劳动保障工作,对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建立更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经济与社会要协调发展,把劳动保障工作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国家支持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和振兴的重大战略决策进入实施阶段,将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和社会财富,为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经济环境和难得的机遇;劳动保障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整体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知识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

最新法律资讯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