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部门: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 赣府厅字[2007]13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江西省2006年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和2007年工作安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江西省2006年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和2007年工作安排
一、2006年就业再就业工作基本情况
2006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各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全民创业、富民兴赣、构建和谐平安江西和“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以贯彻国发(2005)36号文件,实施新的就业政策为契机,不断扩大小额担保贷款发放规模,充分激发社会创业潜能,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大力开展就业再就业援助,切实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有效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水平,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统筹做好城乡各类劳动者的就业工作,各项工作达到预定目标。全省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4.5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5.9%,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3.3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29.4%,困难群体再就业4.1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36.7%,城镇登记失业率3.64%,控制在年计划4.5%以内,就业局势基本稳定,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1.促进就业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各项扶持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围绕贯彻落实国发(2005)36号文件和赣府发(2005)21号文件,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出台了8个配套文件,并指导督促各设区市制定了贯彻意见和配套措施,进一步完善了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政策体系;按照《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的要求,省政府制定下发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06)25号),各有关部门研究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具体政策措施;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等单位联合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2006年全省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赣教就字(2006)4号),为指导和服务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政策支持,全省初步形成了部门社会联动,共同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政策体系框架。
各地各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对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落实的领导,及时调整充实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加大了宣传力度和工作指导。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从10月下旬至12月中旬,开展了就业再就业政策落实和就业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督查活动,省监察厅和省总工会就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和下岗失业人员实际生活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省统计局在全省范围内组织了两次城镇劳动力抽样调查,省财政厅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就业再就业的资金投入,去年省本级预算安排1.8亿元,为新一轮就业政策的落实提供了有力保障。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都在各自的工作职责范围内,密切配合,相互协调,为全省就业再就业政策的全面落实,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06年全省新发《再就业优惠证》116605个,累计发放达818782个,新发各类企业《认定证明》535个,累计3077个,吸纳下岗失业人员20182人,累计吸纳下岗失业人员126146人。全省社会保险补贴2.4亿元,涉及下岗失业人员14万人;职业介绍补贴84.3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5.4%;职业培训补贴36.6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1.7%,创业培训2.18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9%。去年全省国税部门共为8719户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减免企业所得税3115.5万元,提高增殖税起征点,免征增殖税1.12亿元;地税部门共减免相关税、费3.49亿元,共为68754人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提供了有效服务;工商部门为15819人持《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核发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免收各类规费共计7964.02万元,为1287名申办个体工商户的高校毕业生减免收费118.06万元;卫生部门严格落实六项费用减免,共计免收费用544.5万元,享受减免的达101953人次,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普遍落实。
2.创业促就业的机制进一步完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创业氛围日益浓厚。按照省委省政府全民创业、富民兴赣的发展战略,为充分发挥小额担保贷款在推动“百姓创家业”、“创业促就业”中的带动作用,年初省政府确定了全年新增担保基金1亿元、小额贷款确保发放5亿元、力争6亿元的目标,并将这一目标层层分解。3月30日召开了全省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座谈会,分析问题,研究对策,有力推动了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全面开展,财政厅、劳动保障厅和人行南昌中心支行共同研究制定了激励政策,并根据银发(2005)5号文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转发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改进和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通知》(南银发(2006)66号),进一步完善了小额担保贷款办法,有力的推动了我省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开展。省农村信用联社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意见》和《下岗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操作流程》。6月末,国务院四部门在南昌召开“创业促就业座谈会”之后,各级劳动保障和金融等部门密切配合,进一步加大对创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全年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1.61亿元,同比增长134%,完成全年确保发放任务的193.66%,到期还贷率98.31%,直接扶持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24560人,带动就业72320人;新增信用社区102个,累计161个,新增发放免除反担保小额贷款1430户、3583.6万元。累计设立担保基金3.76亿元,累计发放贷款20.6亿元,发放总量与当期贷款余额保持全国领先。
在全省开展“科学发展、和谐创业”主题教育活动中,省委宣传部牵头组织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劳动保障厅、省工商局、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建设厅、省民政厅、省教育厅等单位,组成创业政策宣讲团,深入11个设区市和26所高校,对我省近年来制定出台的政策措施进行了广泛的宣传讲解,同时,通过组织创业先进典型事迹报告团赴全省巡回报告、举办以“科学发展和谐创业”为主题的系列论坛、开展“2006江西省十大创业先锋”评选、全省创业先进典型事迹图片巡回展等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全民创业氛围,为鼓励创业促进就业发挥了很好的作用。9月27~28日,省劳动保障厅、南昌市人民政府在南昌联合举办了以“百姓创家业、创业促就业”为主题的2006•江西创业博览会,现场展示了360个项目,发布创业信息1000条,入场人数近4万人次,签订项目意向书4053个,劳动保障、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现场开展创业政策咨询、创业指导6030人次。孟建柱、黄智权等省领导到场并参观了博览会。同时,省发改委牵头编制完成了《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全民创业重点专项规划》。各级工商部门会同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组织创业有成的个体私营企业向下岗失业人员传授自谋职业的经验报告会861场次。“百姓创家业”的社会氛围在全省日益浓厚。
3.加大实施“四大工程”建设的力度,努力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继续实施工业园区技术岗位对接工程、高技能人才培养样板工程、岗位成才示范工程和小企业孵化工程。政府资助6000名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入读技工学校,为工业园区定向培养技术工人工作目标顺利完成;加大职业教育和培训基地建设投入,萍乡市高级技工学校、江西省机械高级技工学校、江西现代高级技工学校的改扩建项目已经批准立项,省发改委还从基建投资中安排930万元,支持定南、宜丰、彭泽等一批职业培训机构建设;建立了14所高技能人才培养样板基地,在全省科技大会上,表彰了20名“江西省首届优秀高技能人才”,每人奖励1万元;全省行业企业组织“名师带徒”132对,并全部制定了带徒计划;进一步推进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省人大颁布出台了《江西省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管理条例》,实施了国家技能资格导航计划和“五年三万新技师培养计划”。全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67.9万人,完成年任务的113%;职业技能鉴定22.1万人,完成年任务的101%;共培养新技师6399人,完成年任务人数的107%。加大对农民工培训力度,全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31.6万人,阳光工程设立培训基地332个,国家扶持项目资金3800万元,培训农村劳动力23.6万人,转移就业率86.7%。
4.加强技能岗位对接活动,完善就业困难群体帮扶机制。2006年上半年全省劳动保障部门会同工会、妇联和工商联等有关方面先后开展了春季招聘大会、春风行动、三八专场招聘会、民营企业招聘周和技能岗位对接等一系列就业援助活动,共提供技能岗位65.5万个,累计求职人数达到125.1万人,报名登记应聘人数60.2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23.7万人次,现场录用15.2万人。各地劳动保障部门积极做好“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帮助11996户“零就业家庭”的19829人实现了就业,分别占“零就业家庭”总户数和需要就业人数的96%和88%。民政部门加快以安置残疾人就业为主的社会福利企业发展,新办社会福利企业49家,集中安置704名残疾人就业,目前全省368家社会福利企业共安置残疾人就业7180人。工商部门单独或会同劳动保障部门组织下岗失业人员专场再就业洽谈会32次,并组织有条件的个体私营企业与下岗失业人员开展“结对帮困”活动。教育部门加大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力度,依托毕业生就业信息监测网络对部分毕业生重点指导、重点服务、重点培训、重点推荐。各地还积极推行青年职业见习计划,全省共招募见习单位663家,共有8783名未就业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参加了职业见习,其中3984人结束了职业见习,一次性就业人数为3185人,一次性就业率达80%。
5.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城乡统筹就业进程。一是建立和完善省及设区市劳动力中心市场、县(市)一站式服务平台、街道和建制镇服务网点三个层级的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各地按照“新三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失业人员登记和免费就业服务、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政府出资购买培训和服务成果以及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申领等项工作制度,加强城乡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功能建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
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