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农民工养老保险成了“嘴上实惠”

大律师网 2015-01-31    0人已阅读
导读:就差“三年半”,一位打工者失去了正常退休的机会。据报道,来自湖南的易承芳,在广州打工已20余年。1998年,她按规定开始参加广州市的养老保险。如今年近退休,缴了11年半养老保险金的易承芳却被告

  就差“三年半”,一位打工者失去了正常退休的机会。

  据报道,来自湖南的易承芳,在广州打工已20余年。1998年,她按规定开始参加广州市的养老保险。如今年近退休,缴了11年半养老保险金的易承芳却被告知,因无法满足《广东省社会保险条例》中“连续缴费15年”的规定,她不能领取养老金。同时,湖南户口又使她失去了补缴的可能——广东省曾下发通知,对于到了退休年龄但还没有达到缴费年限的情况,允许继续缴费的,只能是本省参保人。

  在外来打工者易承芳面前,只剩下两种选择:“退保”,或者把养老保险关系转回湖南。而无论哪种选择,对她而言都难言公平。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到一些外来打工者身上,却成为了“嘴上的实惠”。

  这样的现实,不能不让人忧虑。

  养老保险金成了零存整取的存款?

  用易承芳自己的话说,这一切让她“没有一点希望”了——在广州“埋头苦干”20余年,缴了足足11年半的养老保险金,到头来却不能领取到一份养老金顺利退休。

  据《广州日报》报道,外来打工者要在广州退休并享受退休待遇,必须在本地连续参保15年,且年龄不能超过55岁(女)或60岁(男)。到明年,年满55岁的易承芳将不再被允许继续缴费。她有两种选择:一是“退保”,拿回个人缴纳部分,或者“自掏腰包”数万元在湖南老家重新参保——这已远远超过她广州养老保险账户里的缴费总额。

  易承芳的尴尬并非个例,遇到类似问题的农民工还有很多。曾有媒体报道过因类似原因导致的“退保潮”——因为种种原因,不少外来农民工过着漂泊的生活,今年在这个城市碰运气,明年到那个城市讨生活,流动性很强。在目前全国范围内城市间养老保险不能互转的现实状况下,对于那些参保的农民工来说,“退保”就成了无奈的选择。

  其实外来打工者在养老保险方面遭遇的无奈,还远不止是“退保”。作为地方统筹的养老保险,他们所在的企业承担了一部分,当地政府政府也承担了一部分,然而“退保”之后,本该是受益者的他们,却只能取出个人支付的那部分。对此,有舆论质疑,难道农民工缴了多年的养老保险金最终却成了一笔零存整取的银行存款?

  社保制度不能“钉”在户籍制度上

  养老保险制度重在让人“老有所养”,然而被户籍制度限制着的养老保险一旦落实到外来打工者身上就成为了所谓“嘴上的实惠”。这不能不让人忧虑。

  随着第一代打工者步入退休年龄,现行养老保险政策日渐显露出不足。《长江日报》说,易承芳的无奈说明,在全国范围内的合法人口流动浪潮已经开始30多年,它所对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还被钉在行政区域的条块分割中,钉在户籍制度上,画地为牢,无法随人口的流动而自由转续。

  《广州日报》进一步指出,既然政策上的不足日渐显露,就不能让它继续;对明明不合理的事情不能无动于衷,更不能拿政策做“挡箭牌”。对于外来打工者在养老保险制度上遭遇的困境,当务之急是尽快出台补救措施,以实现养老保险政策“老有所养”的初衷。

  要把每一个人都纳入保障的视野

  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不应允许“退保”的发生。《齐鲁晚报》指出,既然“易承芳们”只能面临“退保”的无奈,为何参保人参保之初相关部门不对其做出明确提示?这无疑会伤害到许多外来打工者的感情,更会让社保制度的公信力受损。

  只要让人参加,就必须对参保人负责到底,这是养老保险政策应该负起的责任。考虑到外来打工者参加养老保险较晚的事实,完全可以允许“易承芳们”继续缴纳,满15年后再享受退休待遇,或者采取变通方式,根据缴纳年限按比例发放养老金。《东方早报》的评论指出,这在法律上、制度上并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障碍,也不会给财政带来额外的负担。

  近年来,舆论对于包括养老保险在内的社保制度的改革都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一些地方也在进行局部的试点。尽管对社保制度应该采取何种“治本之策”众说纷纭,但有一点不容置疑——社保制度的改革,理应把每一个人都纳入保障的视野。正像《上海商报》说的那样,逐步取消社保政策的户籍限制,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让像易承芳这样漂泊半辈子的外来工正常退休,实现老有所养的夙愿,应该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知识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

最新法律资讯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