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减负政策惠及患者
为了减轻参保患者个人负担,劳动部门不断调整完善政策,把多病、重病和年老参保患者作为减负的重点对象。2003年出台实施了《降低一级医院住院起付标准》、《提高一级医院统筹基金报销比例》、《放宽特殊病种的用药和检查范围》等五项减负政策,2004年出台实施了《合并特殊病住院、门诊起付标准》、《降低60岁以上退休人员门诊起付标准》、《提高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老工人医疗保险待遇》三项减负政策,涉及受益人群139万人,有19.8万人直接受益,每年减轻参保人员负担3687万元,人均减负186元。
扩大医疗保险用药范围
去年底,劳动部门调整颁布了新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使医疗保险报销药品数量达到了2128种(化学名),比老目录多收录了745种。如果按不同剂型计算,新目录比老目录多1033种。新药品目录的实施,使参保患者用药范围明显扩大,增强了大夫临床用药的可选择性。同时,新药品目录将近年研发的新药品,比如莫西沙星、替考拉宁、阿替普酶等,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进一步满足了患者对疗效好、使用安全、价格适当的新药品的需求。
建立医保诚信体系
针对医疗保险运行中出现的违规行为,为了确保参保患者“救命钱”不受侵蚀,劳动部门在定点医院、定点药店、医生、患者和经办机构中全力推行了医疗保险诚信制度建设,开展诚信医院评价、加强门诊联网、实施违规医生“黑名单”制度。先后对28家违规定点医院终止医疗服务协议,对9家规严重违规的医院取消了定点资格,使行医、就诊环境进一步优化,较好地遏制了医疗保险欺诈骗保行为,有力维护了参保患者的医保权益。
天津模式推广全国
天津市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在完善制度、维护参保职工医保权益、规范医保运行秩序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国家劳动保障部认为,本市医疗保险在三个方面成效突出。一是在解决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待遇方面,在全国是解决得最早的,也是解决得最好的;二是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五位一体”的医疗保险诚信体系,为医疗保险制度的健康运行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三是在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资源方面,积极创新思路,将一级医院及其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对一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给予医保政策倾斜,从而扩大了医保定点范围,职工群众看病就医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