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已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希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蒙城县人民政府
二○○四年七月二十三日
蒙城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
第一章 附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我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城市低保)制度,切实保障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生活,根据《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国务院第271号令)、《安徽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省政府第144号令)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城市低保制度遵循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的原则,坚持国家保障与社会帮扶相结合、鼓励劳动自救的方针。实行以差额补助为主体,辅之以临时救济、政策扶持、社会互助的配套措施。
第三条 实施城市低保制度,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的原则;
(二)属地管理原则;
(三)动态管理原则;
(四)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第二章 保障对象的确定
第四条 持有本具非农业户口,居住在本县范围内,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县当年城市低保标准的城市居民。
第五条 纳入城市低保范围的主要人员:
(一)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以及虽有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但其无赡养、扶养或抚养能力的居民;
(二)在职人员和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基本生活费后以及离、退休人员领取离退休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城市低保标准的居民;
(三)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 或期满后未能重新就业,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城市低保标准的居民;
(四)月实际收入低于本县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其他人员。
第六条 下列情况不属于城市低保范围,不能批准享受城市低保待遇:
(一)在核查过程中遇到的如存款数无法明确,隐形收入无法核定,家庭中虽无从业人员,但生活来源有其它渠道,且日常实际生活水平明显高于本县当年城市低保标准的,经乡、镇人民政府或社区评议委员会表决不应纳入的;
(二)拥有非维持家庭基本生活必需的高档消费品:如汽车、摩托车、电动车(不含残疾人专用机动车),近期(两年)内购买的电脑、空调、高级组合音响、高档移动电话、名牌服饰等,以及饲养高级观赏宠物的;
(三)子女高价择校、择园入托或在贵族学校就读的;
(四)出租、转让房屋,或者在2年内购买房屋超过30平方米,或者一年内高标准装修现住房的;家庭有两处以上住房,且有一处以上出租他人的;有门面房出租或自主经营生意的家庭;
(五)在法定就业年龄(男18-60周岁、女18-50周岁)内且有劳动能力的人员,无正当理由一年内两次拒绝就业服务机构或社区居委会等部门介绍就业的;
(六)隐瞒家庭收入,有弄虚作假现象的;
(七)按有关政策领取一次性补助(偿)费、不能说明用途和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的有关人员;
(八)不愿提供有效证明材料或拒不提供收入证明,不接受、不配合街道、镇、社居委调查核实的;
(九)采取以变卖房屋、隐匿财产等规避法律(法规)行为,制造无经济来源、生活困难假象的;
(十)拥有本县非农业户口,但长期居住在本县以外区域,家庭收入和生活状况无法核实的;
(十一)人户分离,家庭成员情况无法查清的;
(十二)连续三个月家庭月通讯费用超过25元,月户均使用的电费超过30元的;
(十三)有赌博、卖淫、嫖娼、吸毒等违法行为,受到公安机关查处的;被判刑收监执行、劳动教养的;
(十四)不按规定程序申报的;
(十五)户口政策放宽后落户到本县城区不足三年的人员。
第三章 家庭成员和家庭收入的计算与核定
第七条 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是指具有法定的赡养、抚(扶)养关系,并共同居住生活的人员。主要包括:
(一)夫妻及共同生活的父母;
(二)父母与未成年子女、养子女、继子女、非婚生子女;
(三)兄,姐与父母双亡未成年弟,妹;
(四)父母双亡且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作为监护人的未成年或已成年但不能独立生活的孙子女或外孙子女
(五)管理审批机关根据本条原则认定的其他人员。
第八条 家庭收入是指具有法定的赡养、抚(扶)养关系,且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全部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包括:
(一)工资、奖金、津贴、补贴、补助;
(二)一次性经济补偿金或生活补助费;
(三)离退休金及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基本生活费、遗属生活补助费;
(四)储蓄存款、有价证券、债券及利息、红利,保险公司的赔付金;
(五)出租家庭资产获得的收入;
(六)亲属及单位或个人支付的赡养费、抚(扶)养费;
(七)投资和经营性收入、继承的遗产和接受的赠与、特许权使用(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各类劳动所得
(八)其他应计入的货币收入或实物收入;
第九条 以下内容不计入家庭收入:
(一)优抚对象享受的抚恤金、补助金;
(二)见义勇为奖励金、独生子女费、丧葬费;
(三)按规定由在职人员及所在单位代缴的个人住房公积金和个人负担的各项保险统筹费;
(四)为解决在校学生就学困难,由政府和社会给予的补助金。
第十条 核定家庭人口的主要依据是居民户口、居民身份证及结婚证等。
第十一条 申请人家庭收入的确定,应按照申请人申请享受城市低保前3个月家庭收入的平均数额计算,主要采取以下办法:
(一)在岗职工和下岗职工,按本人单位或社保机构支付的实际数额计算其家庭收入。如因所在企业长期处于亏损、停产、半停产原因,连续6个月以上未领到或未足额领到工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等,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并出具有效证明后,且今后不再补发"应得未得"收入的人员,按实际收入计算;
(二)离退休(职)人员、失业人员的收入,按原单位或社保机构支付的实际数额(凭工资单、工资折原件)计算;
(三)在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固定收入的家庭成员,按本县当年最低工资标准的70%计算收入;有劳动能力且从事相对固定职业者,按实际收入计算,其收入难以确定的,比照辖区内行业平均收入计算或按不低于当年本县最低工资标准计算收入;
(四)在就业年龄内,因病或非因公(工)致残,完全或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经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诊断并出具鉴定证明,按实际收入计算;
(五)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按用工单位提供收入证明计算,无法证明的按打工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第十二条 赡养、扶养或抚养关系的确定及有关费用的计算。
(一)未经法律程序解除双方关系的家庭成员,其相互之间的赡养和扶养或抚养关系、应尽义务等,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章及《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第十五条中有关内容执行;
(二)有裁决或判决的,按照裁决或判决的数额计算;
(三)子女为多人,无赡养费裁决或判决的,分别计算其给付父母的赡养费,相加之和为其父母的收入。计算公式为:赡养费=[子女家庭的月收入一(子女家庭人口x当年本县城市低保标准)]x 50%÷被赡养人数
(四)实际支付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高于上述规定的,按实际支付额计算;
(五)夫妻离婚的家庭中,成人及子女的抚养费或扶养费按离婚判决(调解)书或离婚协议书的规定执行;
(六)原系本县非农业户口,现在外地就读学生及超过16周岁的在校学生视的家庭抚养人。
第四章 城市低保待遇的申请、审核、审批、发放
第十三条 坚持属地管理。申请享受城市低保待遇,以户为单位,由户主本人向户口所在居住地的社居委提出申请,填写《蒙城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申请表》,同时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书;
(二)居民户口簿、户主的身份证;
(三)家庭成员的工作单位或从事工作的有关证件及证明材料;
(四)在职职工提供近六个月的单位工资收入证明;
(五)离退休(职)人员、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提供原单位或劳动社保机构核发的有关证件和保障性、救济性收入领取证明;
(六)外出务工人员提供用工单位的工资收入证明;
(七)提供近期(三个月)家庭电费和通讯费缴费单等资料:
(八)对劳动就业年龄内的有劳动能力者,需提供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出具的就业(求职)状况证明;
(九)相关证明材料:
1、 在劳动就业年龄(男18-60周岁,女18-50周岁)内有劳动能力的无业人员,需提供就业(求职)状况证明。
2、 残疾人需提供残疾证。
3、 家庭夫妻双方中一方为本县农业户口或外地户口的,需提供结婚证和户口证明;有子女的,同时提供子女户口证明。
4、 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户口不在同一地点的,只能由其中一人提出申请,其他成员,应提供由其户口所在地街道、乡、镇人民政府或社居委出具的有关证明。
5、 夫妻离婚的需提供离婚或离婚判决(调解)书。
6、 管理审批机关认为需要提供的其它有关证明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