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九)

大律师网 2015-03-13    0人已阅读
导读: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九)12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12.1 一般规定12.1.1 本章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内容包括采用预应力筋制作的预制构件和现浇混凝土结构。对于预应力混凝土工程中的模板和非预应力钢筋,其施工按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九)

  12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12.1 一般规定

  12.1.1 本章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内容包括采用预应力筋制作的预制

  构件和现浇混凝土结构。对于预应力混凝土工程中的模板和非预应力钢筋,其施

  工按本规范有关章节的规定执行。

  12.1.2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防止发生事故。

  12.2 预应力筋

  12.2.1 钢丝、钢绞线和热处理钢筋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所采用的钢丝、钢绞线和热处理钢筋等的质量,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的规定。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

  T5223)的要求;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

  T5224)的要求;预应力混凝土用热处理钢筋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热处理钢筋》

  (GB4463)的要求。其力学性能及表面质量的允许偏差分别见附录G-1、附录G-2

  和附录G-3。

  新产品及进口材料的质量应符合相应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12.2.2 冷拉钢筋和冷拔低碳钢丝

  1 冷拉Ⅳ级钢筋可用作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预应力筋,其力学性能应符合附

  录G-4 的规定。

  73

  2 冷拔低碳钢丝的力学性能应符合附录G-5 的规定。

  12.2.3 精轧螺纹钢筋

  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高强精轧螺纹钢筋,其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应符

  合附录G-6 的规定。

  12.2.4 预应力筋进场时应分批验收,验收时,除应对其质量证明书、包装、标志

  和规格等进行检查外,尚须按下列规定进行检验。

  1 钢丝

  应分批检验,每批重量不大于60t。先从每批中抽查5%,但不少于5 盘,

  进行形状、尺寸和表面检查,如检查不合格,则将该批钢丝逐盘检查。在上述检

  查合格的钢丝中抽取5%,但不少于3 盘,在每盘钢丝的两端取样进行抗拉强度、

  弯曲和伸长率的试验,其力学性能应符合附录G-1 的要求。试验结果如有一项不

  合格时,则不合格盘报废,并从同批未试验过的钢丝盘中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

  该不合格项的复验,如仍有一项不合格,则该批钢丝为不合格。

  2 钢绞线

  从每批钢绞线中任取3 盘,并从每盘所选的钢绞线端部正常部位截取一根试

  样进行表面质量、直径偏差和力学性能试验。如每批少于3 盘,则应逐盘取样进

  行上述试验。试验结果如有一项不合格时,则不合格盘报废,并再从该批未试验

  过的钢绞线中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该不合格项的复验,如仍有一项不合格,则

  该批钢绞线为不合格。

  每批钢绞线的重量应不大于60t。

  3 热处理钢筋

  1)从每批钢筋中抽取10%的盘数(不小于25 盘)进行表面质量和尺寸偏差的

  检查。如检查不合格,则应对该批钢筋进行逐盘检查。

  2)从每批钢筋中抽取10%的盘数(不小于25 盘)进行力学性能试验。试验结

  果如有一项不合格时,该不合格盘应报废,并再从未试验过的钢筋中取双倍数量

  的试样进行复验,如仍有一项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

  3)每批钢筋的重量应不大于60t。

  注:对大桥等重要工程使用的钢丝、钢绞线和热处理钢筋,进场时应进行上

  述检验;对其他桥梁,其预应力钢材的力学性能,可仅进行抗拉强度试验,或由

  生产厂家提供力学性能试验报告。

  4 冷拉钢筋

  应分批进行检验,每批重量不得大于20t。每批钢筋的级别和直径均应相同。

  每批钢筋外观经逐根检查合格后,再从任选的两根钢筋上各取一套试件,按照现

  行国家标准的规定进行拉力试验(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冷弯试验。如

  有一项试验结果不符合附录C、G-4 所规定的要求时,则另取双倍数量的试件重

  做全部各项试验,如仍有一根试件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

  计算冷拉钢筋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时,采用冷拉前的公称截面面积。

  钢筋冷拉后,其表面不得有裂纹和局部缩颈。

  冷弯试验后,冷拉钢筋的外观不得有裂纹、鳞落或断裂现象。

  5 冷拔低碳钢丝

  应逐盘进行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弯曲试验。从每盘钢丝上任一端截去不少于

  500mm 后再取两个试样,分别做拉力和180°反复弯曲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附

  录G-5 的要求。弯曲试验后,不得有裂纹、鳞落或断裂现象。

  6 精轧螺纹钢筋

  74

  应分批进行检验,每批重量不大于l00t,对表面质量应逐根目视检查,外观

  检查合格后在每批中任选2 根钢筋截取试件进行拉伸试验。试验结果如有一项不

  符合附录G-6 所规定的要求时,则另取双倍数量的试件重做全部各项试验,如仍

  有一根试件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

  拉伸试验的试件,不允许进行任何形式的加工。

  12.2.5 预应力筋的实际强度不得低于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预应力筋的试验方法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

  12.3 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12.3.1 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具有可靠的锚固性能、足够的承载能力和

  良好的适用性,能保证充分发挥预应力筋的强度,安全地实现预应力张拉作业,

  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的要求。

  12.3.2 预应力筋锚具应按设计要求采用。锚具应满足分级张拉、补张拉以及放松

  预应力的要求。用于后张结构时,锚具或其附件上宜设置压浆孔或排气孔,压浆

  孔应有足够的截面面积,以保证浆液的畅通。

  12.3.3 夹具应具有良好的自锚性能、松锚性能和重复使用性能。需敲击才能松开

  的夹具,必须保证其对预应力筋的锚固没有影响,且对操作人员的安全不造成危

  险。

  12.3.4 用于后张法的连接器,必须符合锚具的性能要求;用于先张法的连接器,

  必须符合夹具的性能要求。

  12.3.5 进场验收规定

  1 锚具、夹具和连接器进场时,除应按出厂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核查其锚固

  性能类别、型号、规格及数量外,还应按下列规定进行验收:

  1)外观检查:应从每批中抽取10%的锚具且不少于10 套,检查其外观和尺

  寸。如有一套表面有裂纹或超过产品标准及设计图纸规定尺寸的允许偏差,则应

  另取双倍数量的锚具重做检查,如仍有一套不符合要求,则应逐套检查,合格者

  方可使用。

  2)硬度检验:应从每批中抽取5%的锚具且不少于5 套,对其中有硬度要求

  的零件做硬度试验,对多孔夹片式锚具的夹片,每套至少抽取5 片。每个零件测

  试3 点,其硬度应在设计要求范围内,如有一个零件不合格,则应另取双倍数量

  的零件重做试验,如仍有一个零件不合格,则应逐个检查,合格者方可使用。

  3)静载锚固性能试验:对大桥等重要工程,当质量证明书不齐全、不正确或

  质量有疑点时,经上述两项试验合格后,应从同批中抽取6 套锚具(夹具或连接

  器)组成3 个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进行静载锚固性能试验,如有一个试件不符

  合要求,则应另取双倍数量的锚具(夹具或连接器)重做试验,如仍有一个试件不

  符合要求,则该批锚具(夹具或连接器)为不合格品。

  对用于其他桥梁的锚具(夹具或连接器)进场验收,其静载锚固性能可由锚具

  生产厂提供试验报告。

  2 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验收批的划分:在同种材料和同一生产工艺

  条件下,锚具、夹具应以不超过1000 套组为一个验收批;连接器以不超过500

  套组为一个验收批。

  12.4 管 道

  75

  12.4.1 一股规定

  1 在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力筋的孔道宜由浇筑在混凝土中的刚性或

  半刚性管道构成,对一般工程,也可采取钢管抽芯、胶管抽芯及金属伸缩套管抽

  芯等方法进行预留。

  2 浇筑在混凝土中的管道应不允许有漏浆现象。管道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以

  使其在混凝土的重量作用下能保持原有的形状,且能按要求传递粘结应力。

  12.4.2 管道材料

  1 除本规范规定之外,刚性或半刚性管道应是金属的。刚性管道应具有光滑

  的内壁并可被弯曲成适当的形状而不出现卷曲或被压扁;半刚性管道应是波纹状

  的金属螺旋管。金属管道宜尽量采用镀锌材料制作。

  2 制作半刚性波纹状金属螺旋管的钢带应符合现行《铠装电缆冷轧钢带》

  (GB4175.1)和现行《铠装电缆镀锌钢带》(GB4175.2)的有关规定,并附有合格证

  书。钢带厚度应根据管道直径、设置时间(在浇筑混凝土前或后设置钢束)及是否

  有特殊用途而定,一般情况厚度不宜小于0.3mm。

  12.4.3 金属螺旋管的检验

  1 金属螺旋管进场时,除应按出厂合格证和质量保证书核对其类别、型号、

  规格及数量外,还应对其外观、尺寸、集中荷载下的径向刚度、荷载作用后的抗

  渗漏及抗弯曲渗漏等进行检验。工地自行加工制作的管道亦应进行上述检验。上

  述检验方法可参照现行《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螺旋管》(JG/T3013)的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知识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

最新法律资讯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