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提单填写注意的几个要点

大律师网 2016-08-21    0人已阅读
导读:()人(SHIPPER),一般为 信用证 中的受益人。如果开证人为了贸易上的需要,要求做第三者 提单 (THIRDPARTY B/L),也可照办。(2)收货人(CONSIGNEE),如要求记名 提单 ,则可填上具体的收货公司或收货人名称;如属指示 提
()人(SHIPPER),一般为 信用证 中的受益人。 如果开证人为了贸易上的需要,要求做第三者 提单 (THIRDPARTY B/L),也可照办。 (2)收货人(CONSIGNEE),如要求记名 提单 ,则可填上具体的收货公司或收货人名称;如属指示 提单 ,则填为 指示 (ORDER)或 凭指示 (TO ORDER);如需在提单上列明指示人,则可根据不同要求,作成 凭托运人指示 (TO ORDER OF SHIPPER), 凭收货人指示 (TO ORDER OF CONSIGNEE)或 凭银行指示 (TO ORDER OF XX BANK)。 (3)被通知人(NOTIFY PARTY),这是 船公司 在货物到达目的港时发送到货通知的收件人,有时即为进口人。在 信用证 项下的提单,如 信用证 上对提单被通知人有权具体规定时,则必须严格按信用证要求填写。如果是记名提单或收货人指示提单,且收货人又有详细地址的,则此栏可以不填。如果是空白指示提单或托运人指示提单则此栏必须填列被通知人名称及详细地址,否则船方就无法与收货人联系,收货人也不能及时 报关 提货,甚至会因超过 海关 规定申报时间被没收。 (4)提单号码(B/L NO),一般列在提单右上角,以便于工作联系和查核。发货人向收货人发送装船通知(SHIPMENT ADVICE)时,也要列明船名和提单号码。 (5)船名(NAME OF VESSEL),应填列货物所装的船名及航次。 (6)装货港(PORT OF LOADING),应填列实际装船 港口 的具体名称。 (7)卸提单填写注意的几个要点货港(PORT OF DISCHARGE),填列货物实际卸下的 港口 名称。如属转船,第一程提单上的卸货港填转船港,收货人填二程 船公司 ;第二程提单装货港填上述转船港,卸货港填最后目的港如由第一程 船公司 出联运提单(THROUGH B/L),则卸货港即可填最后目的港,提单上列明第一和第二程船名。如经某港转运,要显示 VIA X X 字样。在运用集装箱运输方式时,目前使用 联合运输提单 (COMBINED TRANSPORT B/L),提单上除列明装货港,卸货港外,还要列明 收货地 (PLACE OF RECEIPT), 交货地 (PLACE OF DELIVERY)以及 第一程运输工具 (PRE-CARRIAGE BY), 海运 船名和航次 (OCEAN VESSEL,VOY NO)。填写卸货港,还要注意同名 港口 问题,如属选择港提单,就要在这栏中注明。 (8)货名(DISCRIPTION OF GOODS),在信用证项下货名必须与信用证上规定的一致。 (9)件数和包装种类(NUMBER AND KIND OF PACKAGES),要按箱子实际包装情况填列。 (0)唛头(SHIPPING MARKS),信用证有规定的,必须按规定填列,否则可按发票上的唛头填列。 ()毛重,尺码(GROSS WEIGHT,MEASUREMENT),除信用证另有规定者外,一般以公斤为单位列出货物的毛重,以立方米列出货物体积。 (2)运费和费用(FREIGHT AND CHARGES),一般为预付(FREIGHT PREPAID)或到付(FREIGHT COLLECT)。如 CIF 或 CFR 出口,一般均填上运费预付字样,千万不可漏列,否则收货人会因运费问题提不到货,虽可查清情况,但拖延提货时间,也将造成损失。如系 FOB 出口,则运费可制作 运费到付 字样,除非收货人委托发货人垫付运费。 报关 员教材 (3)提单的签发,日期和份数:提单必须由承运人或或他们的签发,并应明确表明签发人身份。一般表示方法有:CARRIER,CAPTAIN,或 AS AGENT FOR THE CARRIER:XXX 等。提单份数一般按信用证要求出具,如 FULL SET OF 一般理解成三份正本若干份副本。等其中一份正本完成提货任务后,其余各份失效。提单还是结汇的必需单据,特别是在跟单信用证结汇时,银行要求所提供的 单证 必须一致,因此提单上所签的日期必须与信用证或合同上所要求的最后装船期一致或先于装期。如果卖方估计货物无法在信用证装期前装上船,应尽早通知买方,要求修改信用证,而不应利用 倒签提单 , 预借提单 等取得货款。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知识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

最新法律资讯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