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陈淮:一半以上住房20年内需拆

大律师网 2018-09-04    0人已阅读
导读:8月5日,在广州举行的中国地产金融年会上,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淮提出惊人理论,“我们至少还有一半以上的住房在未来15年到20年得拆了重建。”让人们意识到,原来房地产

8月5日,在广州举行的中国地产金融年会上,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淮提出惊人理论,“我们至少还有一半以上的住房在未来15年到20年得拆了重建。”让人们意识到,原来房地产真的可以成为推动中国GDP的永动机。

按陈淮的意见,目前真正能够在城市中保留下来的房子,只是1979年到1999年建成的,但其管理格局以及配套设施“远不能适应今天的城市发展需要”,仅能存在10-15年,到时也就“拆”。

唯有1999年到现在10年间建的房子,才能在以后城市发展中长期保存。

这种说法与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在4月初提出的“中国建筑平均寿命仅30年”的理论一脉相承。如果“真理”被实践“检验”,建筑业、地产业就将以30年为循环周期,处于永不停止的繁荣之中,既为GDP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也给地方政府带来始终光鲜的政绩。

一举多得,的确非常符合“城市发展需要”。但是,根据现行产权政策,住宅使用年限一般为70年,现今房价居高不下,怎样才能说服旧房子的业主们舍弃价值不菲的土地使用权,另外付钱换取品质稍高的“地面附着物”

解决的办法似乎有了。今年“保障房”的曝光率很高,各地接力似地拿出自己的执行方案,在许多城市,“拆迁安置房”都成了“保障房”的供应主力。将旧房子推倒重建,已然被贴上“民生工程”的标签,由强势实干的地方政府来主导了。一声令下,不拆也得拆。

业主未必会因此吃亏,毕竟有额度可观的政府专项资金注入其中,业主领到拆迁补偿、过渡补助,能够“小赚”也未可知。甚至不排除会有嗅觉敏锐的投资客为这点“赚头”,特意买下旧房子,坐等拆迁。

但有人赚,往往就有人赔。政府将用来建设保障房的大笔资金撒在住房的“更新换代”上,就意味着经济适用房、公租房供应将相应缩水,也意味着许多本该享受“保障”的蜗居、蚁族,将挤不进“保障房”。他们实在亏大了。

公平地讲,一些房子是该拆了再建的,比如居住条件格外差、土地使用效率格外低的“棚户区”,就很有拆除的必要。但作为杭州人,谁能设想德胜新村、古荡新村、董家新村,以及翠苑、朝晖这些在二手房市场一直抢手的旧房子,也会于“未来10到20年”拆了重建

2010年08月13日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知识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

最新法律资讯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