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审中如何请求变更或撤销原判?
在二审程序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原判存在以下问题时,可以请求变更或撤销:
1. 认定事实不清:即原判决对案件基本事实的认定缺乏充分证据支持或者与实际不符。
2. 适用法律错误:原判决在处理纠纷时援引的法律法规不准确,导致判决结果违背法律规定。
3. 违反法定程序:如未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未公开审理等严重违反民事诉讼程序的行为影响了判决公正性。
4. 其他严重影响公正裁判的情形:包括但不限于审判人员存在应当回避而未回避的情况,或者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裁决的因素。
在具体操作上,应通过撰写详细的上诉状,列举原判存在的上述问题,并结合相关证据材料和法律规定,提出明确的变更或撤销原判的请求。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六十四条: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第二百三十二条: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
二审申诉中,法院审查的重点是什么?
在二审申诉中,法院审查的重点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1. 上诉理由的审查:法院首先要审查上诉人提出的上诉理由是否成立,包括一审判决或裁定是否存在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违反法定程序等情形。
2. 新证据的审查:如果上诉人在二审期间提交了新的证据,法院会重点审查这些新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以及是否足以推翻原判。
3. 法律适用的审查:法院将对一审判决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进行严格复查,以确保其准确无误,并符合公平正义原则。同时,对于上诉人提出的具体法律适用争议点,法院也会予以特别关注。
4. 审判程序的审查:法院会审查一审诉讼程序是否合法,包括但不限于送达、庭审公开、当事人诉讼权利保障等方面,是否存在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情形。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百八十七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对原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范围的限制。”
3.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也规定了类似内容,即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就第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或者抗诉范围的限制。
二审申诉与再审申请有何区别和联系?
二审申诉与再审申请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中两种不同的救济程序,它们在适用阶段、提起主体、审理对象以及目的等方面存在区别,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联系。
1. 区别:
(1)适用阶段:二审申诉通常发生在一审判决或裁定生效后,当事人对一审结果不服,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的过程。而再审申请则是在裁判生效后,发现原生效裁判确有错误的情况下,由当事人或者特定机关向法院提出的启动再审的请求。
(2)提起主体:二审申诉的提起主体是案件的一审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而再审申请除了可以由当事人提起外,还可以由人民法院院长、审判委员会、人民检察院等法定主体提起。
(3)审理对象:二审申诉主要针对的是一审裁判的事实认定、证据采信、法律适用等问题进行全面审查。再审申请则是针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是否存在法定的再审事由进行审查,如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违反法定程序等。
(4)目的:二审申诉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上级法院纠正一审可能存在的错误,实现二审终审制下的公正审判;而再审申请则是为了纠正已经生效裁判中的严重错误,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公平正义。
2. 联系:
两者都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保障司法公正、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机制,都体现了“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司法原则。同时,无论是二审还是再审,其最终目标都是确保裁判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二百三十二条至二百三十九条对二审程序进行了规定;二百四十一条至二百四十五条对再审程序进行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四条至第一百七十一条对二审程序进行了规定;第一百九十九条至第二百零九条对再审程序进行了规定。
在二审程序中请求变更或撤销原判是一项严肃的法律行为,必须基于充分的事实和法律依据。我们需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全面收集并审查相关证据,精准运用法律条款,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司法公正得以实现。
〖温馨提示〗想要了解更多法律知识吗?关注大律师网,3万+注册律师每天为您提供实用的法律干货。遇到棘手的法律问题?点击一对一快速咨询律师,他们将从专业角度为您提供最合适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