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协议中是否包含竞业禁止条款?
股权激励协议的目的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忠诚度,通过赋予其公司股权,使员工个人利益与公司整体利益相结合。竞业禁止条款则是防止激励对象在接受股权激励后,利用在公司获取的商业秘密、客户资源等优势从事与本公司竞争的业务,从而损害公司利益。
法律体系下,竞业禁止条款可以出现在劳动合同、保密协议等多种合同文本中,并同样适用于股权激励协议。其有效性需满足合理性和必要性的原则,即竞业禁止的时间、地域、范围应当适当,不能过分限制劳动者的就业权。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同时,根据《公司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时,有权设定合理的约束条件,包括但不限于竞业禁止条款,以保障公司的合法权益。
激励股权的分红权益何时享有?
激励股权,通常是指企业为吸引和留住人才,通过设立股权激励计划向员工授予的股权或期权。其分红权益的享有时间取决于具体的股权激励方案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1. 对于限制性股票,一般在股票解锁后,员工才能享有相应的分红权益。解锁条件通常包括服务期限、业绩目标等,当这些条件满足时,员工所持限制性股票即可转化为普通股,并享有与普通股股东相同的分红权。
2. 对于股票期权,员工在行权之后获得实际股权,才能享受分红权益。只有在员工按照约定价格购买了公司股票并完成登记手续后,才能作为股东参与公司的利润分配。
3. 对于虚拟股权、增值权等其他形式的股权激励,其分红权益的享有时间同样根据协议约定,可能在授予时即享有分红,也可能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后才能享有。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六十六条:“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法定公积金。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后所余税后利润,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实缴的出资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 这是关于公司利润分配的基本原则,对于股权激励对象是否可以参与分红以及分红比例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
2.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规定,对于限制性股票,其解锁条件中可以包括公司业绩指标以及激励对象个人绩效考核指标,未达到解锁条件的,不得解锁股票,也就无法享受分红权益。
激励股权的分红权益具体何时享有需结合股权激励的具体类型、合同约定及公司治理文件相关规定来确定。
股权激励协议中可以包含竞业禁止条款,但应确保其内容合法、合理并符合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建议企业在制定股权激励方案时,结合实际情况,在尊重劳动者权益的前提下,科学设置竞业禁止条款,既保证公司核心竞争力不受侵害,又能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实现共赢局面。同时,对于接受股权激励的员工,也应当充分理解并遵守竞业禁止条款的内容,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法律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