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审判决后还能否抗诉?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如果当事人对二审判决不服,认为判决存在错误或者违反法律规定,可以向更高级别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诉,请求再审。这种行为在法律上被称为抗诉。抗诉主要是针对审判程序的错误、事实认定的错误或者法律适用的错误等情形,抗诉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启动再审程序,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受理并进行再审。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一条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申诉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第二百四十二条列举了可以提起申诉的情形,如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依法应当予以排除的;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等。
对二审结果不服,还能否再次进行申诉?如何操作?
司法体系中,如果对二审判决或裁定结果不满,一般情况下,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也就是所谓的"申诉"。但是,申诉并不等同于再次上诉,它是在两级法院审判程序结束后,发现有法定的再审事由时的一种救济途径。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九条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申诉不影响判决、裁定的执行。”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第九十条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
操作流程:
1. 准备申诉材料:包括原一、二审判决书、裁定书、相关证据材料等。
2. 提交申诉状: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将申诉状提交至上一级人民法院或者原审人民法院。
3. 等待审查:法院会对申诉进行审查,如果认为符合再审条件,会启动再审程序;如果不符,会驳回申诉。
4. 参加再审:如果进入再审程序,需要按照法院的通知参加庭审,阐述申诉理由。
请注意,申诉的提起需要在一定期限内,通常为判决、裁定生效后六个月内,具体时间应以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为准。此外,申诉的理由通常限于法定的再审事由,如新的证据、原判决、裁定存在错误等。
若新证据足以推翻原判,二审程序如何变更?
司法体系中,如果在二审程序中出现了新的证据,且这些证据被认为足以推翻原判,那么二审法院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对案件进行重新审理。新的证据可能包括但不限于新的证人证言、物证、鉴定意见等。
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八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于上诉或者抗诉提出的事实、证据有疑问,可以决定开庭审理。如果新的证据足以影响到原判决的公正性,法院应当开庭审理,并对新证据进行质证和认证。
2. 在民事诉讼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如果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应当依法改判。
3. 在审查新证据的过程中,法院会考虑证据的真实性和关联性,以及是否足以改变原判决的事实认定或法律适用。如果新证据能够证明原判决存在错误,法院可能会改变原判决结果,甚至可能发回重审。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八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于上诉或者抗诉提出的事实、证据有疑问,可以决定开庭审理。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应当提请检察人员出席。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应当改判。
以上是基于法律的一般解释,具体案件的处理还需结合实际案情和法官的判断。
二审判决后,如果满足特定条件,当事人是可以提起抗诉的。但抗诉并不必然导致再审,其结果取决于上级法院对申诉的审查。在此过程中,建议当事人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以提高抗诉成功的可能性。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困扰着您?不要担心!在大律师网上,您可以找到3万+注册律师,他们会日常科普法律干货,帮助您更好地了解法律。同时,您还可以通过一对一快速咨询律师,获得专业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