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假冒专利罪怎么处罚?假冒专利罪的行为有哪些?

2020-11-24
导读:如果当事人制作了发明的,可以向专利局申请专利,取得法律保护。对于专利,如果第三人要使用的,需要取得专利权人的同意。否则就是假冒专利,那么假冒专利罪怎么处罚?假冒专利罪的行为有哪些?跟着大律师网的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假冒专利罪怎么处罚?

  假冒专利罪的处罚,根据《刑法》第216条和第220条规定,犯假冒专利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假冒专利罪的行为有哪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八十四条规定,下列行为属于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

  1、未经许可,在其制造或者销售的产品、产品的包装上标注他人的专利号。

  2、未经许可,在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材料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所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的专利技术。

  3、未经许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合同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的专利技术。

  4、伪造或者变造他人的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者专利申请文件。

假冒专利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本罪立案标准第1项规定,“违法所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追究这是指单位或者个人侵犯他人专利权,假冒他人专利违法所得数额累计达到10万元以上。

  所谓专利权,是指国家专利机关授予发明人、设计人或者其所在单位对发明创造在期限内所享有的专有权国家为了鼓励发明创造,促进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切实保利权人的权益,建立了专利管理制度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不仅侵犯了专利权人对专利的专有权,而且也侵犯了国家的专利管理制度 行为人假冒他人专利,

  具体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营利为目的,制造、使用、销售专利产品,窃用专利方法,冒充他人专利产品的行为应当注意,这里的“专利”必须是在专利权的保护期限内的专利,超过专利保护期限的不受法律保护。

  本罪立案标准第2项规定,“给专利权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应当立案追究这里的“直接经济损失”,是指由于行为人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导致的专利权人直接的财产损毁、减少的实际价值,不包括间接经济损失 。

  本罪立案标准第3项规定,“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假冒他人专利,受过行政处罚2次以上,又假冒他人专利的”,应当立案追究这里“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

最新博文

更多>>

最新法律资讯

更多>>

相关法律知识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