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相关法律规定:非农户口是不可以继承农村的宅基地与耕地的。我国法律规定,农村村民取得宅基地的前提是其“村民”身份,村民首先要属于这一村集体才能取得宅基地。同时村民有的只是宅基地的使用权,宅基地所有权还是在村集体,村民不能随意处置宅基地。所以,宅基地不属于个人财产,也不是遗产,不能被继承。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三百六十三条
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和转让,适用土地管理的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
不可以继承,农村宅基地不是私有财产,一般不能继承。
《土地管理法》第八条第二款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本村村民依法取得的宅基地,属于村集体所有,村民没有处分权。
实践中,农民宅基地的继承问题可以分为下列情况:如果继承人是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的,可以经批准后取得被继承房屋的宅基地;如果不符合申请条件,则可以将房屋卖给本村其他符合申请条件的村民。如果不愿出卖,则该房屋不得翻建、改建、扩建,待处于不可居住状态时,宅基地由集体经济组织收回。继承人是城市居民的,比照上述不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的情形处理。
1、非农户口农村拆迁一般不能分到赔偿金。
2、在拆迁方案确定时已具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可以主张拆迁安置项与拆迁赔偿金,不具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无法享受相应赔偿,但非农户口的农村房屋产权人可以要求对房屋价值进行赔偿,但不得主张产权调换。
3、一般来讲,农户有宅基地安置,而非农户没有。仅就拆迁而言,那么户籍问题的补偿是要看项目的安置补偿方式的,如果拆迁补偿以房屋及宅基地面积为计算标准那么,户口及户籍人数没有意义;如果是按户籍人数补偿那么将直接影响补偿款数目,一般情况下以第一种情况居多。
4、另外,拆迁时户籍人口还有一点作用,就是当你家人口数量多,而面积小的话,那么安置补偿还迁房时,总安置面积应该大于户籍人口数*当地最低住宅保障标准的面积,小于的话一般会给一些优惠,将安置面积加大。
5、如涉及征地(耕地),那么要看在农村户口转非农村户口前,名下有无村集体分的承包地,如果有,那么转非农村户口后且没做退耕处理时,土地权益还在名下或者家族名下。如果无,那么征地时你没有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