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的一个难民村里,时年49岁的村主任孙文亮曾这样回答采访者:“以前在越南的时候,越南人说我们是中国人;后来到了中国,中国人又说我们是越南人……”
孙文亮等人,是因为中越战争产生的20余万名越南难民涌入中国边境,开始了难民生活。
实际上,从1977年开始,越南当局开始从越南、柬埔寨和老挝输出大量难民,迫使数十万人倾家荡产,背井离乡,形成举世震惊的难民潮。
仅1978年4月至1979年6月,通过云南省的河口、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兴及凭祥口岸涌入的越南难民就达25万多。到80年代初,共有28万多人进入中国。
他们被统称为印支难民,已在中国生活了30年。
当这些难民踏上中国的土地时,中国人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了他们,这些人当中不少为中国侨民。
中国政府奉行的“为每一个来到中国的越南难民提供永久性难民庇护”的承诺,在联合国救助难民史上绝无仅有。
他们在庇护中心短暂休整后,就被安置到中国南方的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和江西等省份的263个国营农场。
其实,这些难民大多会说广东话、潮汕话,也有人会说客家话,在语言上,有着很大的优势,这就使得他们很快得到当地人的认同,逐渐站稳脚跟后,谋生和发展就不成问题了。
2007年5月10日,联合国难民署对中国政府当年安置这些难民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赞扬,称中国近三十年来对境内越南难民的安置工作是“世界上难民安置和融入社会最成功的范例之一”。
如今,这些已在中国生活了30年的群体,有的人成为中越边贸的直接推动者。
逃难的路上:
如今的印支难民: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
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