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伯利亚的边界地区,成千上万的中国煤矿工人纷纷走上街头抗议拖欠工资,矛头直指中国国有煤炭行业的裁员计划。
北京方面称,作为的计划的一部分,将会投入1000亿人民币来安置煤炭和钢铁工人来减少这两个领域的非生产性能力,但当地政府和企业自身也应该承担一部分费用。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大宗商品超级周期的结束使得产能过剩成为中国政府目前最紧迫的一个问题。上周末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中国的动力煤和钢铁生产下降6%,而输出的冶金、炼焦、煤-钢成分产生的抗议矿工下降了10%。
国有双鸭山煤矿是龙煤集团的四座煤城之一,这已经是矿工们第三天举行抗议了,他们举着的横幅上写着:“我们要吃饭,我们要工资”,“陆昊睁眼说瞎话”等抗议语,陆昊是黑龙江省的省长。
上周陆昊表示,龙煤集团面临了所有的工资义务,并且生产率低下,成为了国有煤炭集团亏损的典型。
一名双鸭山的矿工告诉《金融时报》:"陆昊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称没有拖欠80000名矿工的工资,然而当时的真实情况是,我们已经有四个月没有拿到工资了,他没有透露自己的姓名,因为中国当局经常监禁抗议的工人或者接受外国媒体调查的人。"
陆昊说他在工资龙媒集团的工资拖欠问题上已经被误导了。
中国当局不允许亏损的国有公司破产,部分原因可能是担心引发大规模的社会动荡,上世纪90年代末期企业重组期间引发的动荡局面曾使东北老工业区瘫痪。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肖亚庆在周六告诉记者,90年代的情况跟现在大不相同了,部分原因是中国当时的经济规模比现在要小得多。
他还补充道:“更多地企业兼并意味着更少的破产,这可以帮助我们和平地解决争端,我认为我们不会再出现20世纪90年代的情况。”
北京方面的计划包括消减过剩产能,允许企业本身生存或合并成更大的实体,然而,结果可能是产生规模庞大但生产效率很弱的国有企业,比如龙煤集团就是在十年前由四个国有煤矿公司合并而成的。
中国煤矿行业既有私营或本地的小矿工和庞大的国有企业,很多煤矿在中国解放之前就已经开发了,不少煤矿企业之所以亏损,是因为他们向国有电力和钢铁煤炭提供的煤必须低于市场价格,同时又要保持庞大的劳动力以及提供社会服务,这是计划经济时代的遗留问题。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
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