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和物业打官司请律师要多少钱?和物业打官司怎么取证?

大律师网 2021-12-10    100人已阅读
导读:物业纠纷在现实中是比较常见的,一般都以调解为主,除非真的矛盾很深没办法调解,那就只能通过起诉的方式来维权。物业打官司一般属于合同纠纷,接下来大律师网小编来讲讲大家比较感兴趣的几个问题,一起来了解下和物业打官司请律师要多少钱?和物业打官司怎么取证吧。

和物业打官司请律师要多少钱

  和物业打官司请律师要多少钱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同事务所具体的收费标准是不一样的,所以也需要根据案情来进行判断。

  一、计件收费标准

  (一)不涉及财产关系的诉讼代理费

  1、一般案件基本标准:

  案件类别:(元/件)民事案件1500元、行政案件2000元、刑事案件3000元、仲裁案件收费标准3000元

  2、不同案件不同标准:

  (1)简单诉讼案件,可在上述标准的50%范围内确定具体收费标准;

  (2)重大诉讼、仲裁案件,可在上述基本标准3倍以内确定;

  (3)疑难复杂案件可在上述基本标准的5倍以内确定;

  (4)具有涉外因素(争议标的物或合同签约地或合同履行地在国外,适用外国法律解决)的在上述基本标准的5倍以内确定;上述因素可合并执行,但实际标准不得超过上述标准的10倍。

  3、简单、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判定标准由省或省辖市律师协会另行制定。

  4、经省级以上司法行政机关或律师协会评定的“知名”律师可在上述标准的10倍以内确定具体收费标准。

  (二)涉及财产关系的诉讼

  代理费除按不涉及财产关系确定收费基本标准执行,还应按不高于下列比例另行收费(累进制)争议财产标的1万元(含)以下:

  1万元—10万元(含)

  10万元—50万元(含)

  50万元—100万元(含)

  100万元—500万元(含)

  500万元—1000万元(含)

  1000万元收费比例免收4%3%2.5%2%1.5%0.7%

  1、经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协商,对涉及财产关系的上述案件实行风险代理的可由双方协商收费。

  2、诉讼案件中如有反诉,按反诉标的额另行减半收费。

  (三)其他收费规定

  1、担任刑事案件自诉人或公诉案件被害人的代理人,按民事案件收费标准执行。

  2、办理一审继办二审诉讼案件的,按一审实际收费标准减半收取;曾代理过一审或二审继办申诉的,按一审实际收费标准减半收取;曾代理仲裁,诉讼一、二审阶段按仲裁阶段收费标准减半收取。

  二、协商收费规定

  代理申诉和控告、申请取保候审、担任法律顾问、办理见证、代书、审查各类法律文书、解答法律咨询、提供其他非诉讼法律事务等由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协商收费。

和物业打官司怎么取证

  1、寻找人证。业主如果发现物业的违法和违规行为时要联系其他业主一起取证纠正。

  2、通话录音。与业主发生纠纷时,在电话沟通时要做好录音。

  3、录像取证。现在手机很普及在发生纠纷时可以用手机录像进行取证,如果取证不方便,现在买微型录像头取证。

  4、相关文件取证。与物业来往的信函和物业公开的通知公告等。收集好相关证据后,就可以去法院起诉,事半功倍才能争取自己的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六十四条 证明责任和职权探知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第六十五条 举证期限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及时提供证据。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当事人在该期限内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适当延长。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形可以不予采纳该证据,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训诫、罚款。

和物业打官司的时效是多久

  和物业打官司一般属于合同纠纷,诉讼时效一般是3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以上就是大律师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和物业打官司请律师要多少钱?和物业打官司怎么取证?”的法律知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情况比较复杂,大律师网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前来进行法律咨询。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

相关法律知识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