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隐私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一般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1.出售或提供追查信息并被他人用于犯罪;
2.明知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利用公民的个人信息犯罪的,出卖或者提供;
3.非法获取、销售或者提供跟踪信息、通信内容、信用信息或者财产信息50多条的;
4.非法获取、销售或者提供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500多个公民个人信息,如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
5.非法获取、销售或者提供除第三款和第四款规定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物品五千多件的;
6.数量不符合第三项至第五项规定的标准,但符合相应比例的有关数量标准的;
7.违法所得五千多元以上;
8.出售或者提供在执行职务或者向他人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的个人信息,其数量或者数量达到第三项至第七项规定标准的一半以上;
9.在两年内因侵犯公民的个人信息而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行政处罚,非法取得、出卖或者提供公民的个人信息的;
10.其他严重情况。
(一)行为主体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惩处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活动的通知》,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犯罪主体,除国家机关或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单位的工作人员之外,还包括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公民个人信息的商业、房地产业等服务业中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二)行为内容
本罪的行为方式主要包括有出售行为和提供行为。在分析两者之前,首先应当明确何为“公民个人信息”。
1、公民个人信息的认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惩处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活动的通知》,公民个人信息包括公民的姓名、年龄、有效证件号码、婚姻状况、工作单位、学历、履历、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能够识别公民个人身份或者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信息、数据资料。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制定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因而如何确定个人信息的概念和范围是一个重要问题。公民个人信息是指公民个人不愿为一般普通社会公众所知并对公民个人有保护价值的信息。
2、出售行为
“出售”是指将自己掌握的公民信息卖给他人,自己从中牟利的行为。有学者认为:“出售是一种有偿转让行为,行为人具有明确的获利目的,在获利意图支配下,获利较少或者还没有来得及获利的,不影响出售的认定”。
(三)责任形式
本罪的主观是故意,即行为人在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之后故意进行侵害行为,但是行为人侵害个人信息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仅供自己使用的,有为了进行商业推销的,也有为了用于实施其他犯罪活动的。
以上就是大律师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2022年侵犯个人隐私罪要判多少年?的详细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的疑问,欢迎咨询大律师网相关律师获取更加详细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