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人骗担保人不一定算诈骗。如果是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或者欺诈的故意,不算诈骗;如果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以及欺诈的故意,则算诈骗。
如果债务人通过欺骗担保人的方式获取担保,那么这种行为通常被视为欺诈行为。欺诈行为,是违反道德和法律规定的行为,而且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法律后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担保人可以向债务人提起诉讼。担保人在债务人不能按时还款时,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债务人偿还欠款。担保人在诉讼中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承担担保责任、赔偿损失等。因此,担保人在提起诉讼前需要仔细评估自己的法律责任和风险,并遵守相关法律规定。
需要注意的是,担保人在提起诉讼前需要与债务人协商解决,如果债务人同意偿还欠款,则可以避免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因此,在提起诉讼前,担保人需要与债务人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以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七百条
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有权在其承担保证责任的范围内向债务人追偿,享有债权人对债务人的权利,但是不得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第十八条
承担了担保责任或者赔偿责任的担保人,在其承担责任的范围内向债务人追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同一债权既有债务人自己提供的物的担保,又有第三人提供的担保,承担了担保责任或者赔偿责任的第三人,主张行使债权人对债务人享有的担保物权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以上是关于“债务人骗担保人算不算诈骗?”的内容,大律师网法务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大律师网的在线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