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追究单位在工伤赔偿中的法律责任?
首先,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单位应当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若单位未按规定缴纳,导致劳动者无法从工伤保险基金中获得应有赔偿,单位需自行承担这部分赔偿责任。
其次,即使单位已缴纳工伤保险,但若因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规或者劳动保护条件而导致劳动者发生工伤,根据《侵权责任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单位仍需对工伤保险基金赔付不足的部分进行补充赔偿。
此外,如果单位存在故意逃避工伤保险缴费义务、伪造工伤事故、隐瞒真实情况等严重违法行为,除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外,还可能面临《社会保险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处罚,甚至触犯刑法,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相关法条:
1.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条、第四条、第六十二条。
2.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
4. 《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六条、第九十三条。
5. 《安全生产法》第一百零九条等相关条款。
单位不配合工伤赔偿申报怎么办?
如果员工在工作中发生事故或者因工作原因患上职业病,符合《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情形,应当被认定为工伤,并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单位(即用人单位)有义务及时为员工申请工伤认定并支付相应的赔偿。若单位不配合申报工伤赔偿,这是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首先,员工可以自行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无需单位的配合。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其次,单位不配合申报工伤赔偿,员工在完成工伤认定后,可以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和相关法律规定,通过劳动争议仲裁程序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单位支付应由其承担的工伤保险待遇。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2. 《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
- 第十七条
- 第三十五条至第四十三条(关于工伤保险待遇的规定)
总结,面对单位不配合工伤赔偿申报的情况,劳动者可以通过自行申请工伤认定、劳动争议仲裁或司法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用人单位应当对此类违法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单位在工伤赔偿中的法律责任是明确且严格的,无论是未尽到工伤保险缴纳义务还是违反安全生产规定,均需对受害职工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当劳动者遭受工伤时,应及时寻求法律援助,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各类用人单位也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权益。
『温馨提示』大律师网,汇集了全国各地3万+注册会员律师,为您提供全方位解决问题的保障。点击下方按钮在线咨询,我们将免费为您推荐专业律师,让您无后顾之忧。选择大律师网,让我们成为您的坚强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