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追偿涉及第三方责任如何处理?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42条的规定,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应当认定为工伤,并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但这并不排斥职工对造成其伤害的第三方享有的民事赔偿请求权。同时,《侵权责任法》规定了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承担侵权责任的原则。
在实际操作中,当工伤与第三方侵权行为竞合时,劳动者有权要求双重赔偿,即既可要求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也可要求第三方按照其过错程度承担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等各项损失的赔偿责任。
【引用法条】
1. 《工伤保险条例》第四十二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2. 《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用人单位拒赔工伤追偿时如何启动司法程序?
在劳动者因工作原因遭受工伤后,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支付相应的工伤赔偿,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司法程序进行追偿:
1. 工伤认定:首先,劳动者需向所在地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 劳动能力鉴定:在工伤认定决定作出后,如对赔偿金额有争议,可以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确定伤残等级以及停工留薪期等事项。
3. 仲裁程序:对于用人单位拒付工伤待遇的,劳动者可以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提交申请时应附上工伤认定书和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等相关证据材料。
4. 诉讼程序:若对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此类案件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劳动者作为原告,可要求法院判决用人单位支付工伤赔偿金。
【引用法条】
1. 《工伤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86号)
2.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0号)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当用人单位拒赔工伤赔偿时,劳动者应通过先申请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然后提起劳动争议仲裁,最后如有必要可通过诉讼途径来启动司法程序维护自身权益。
工伤追偿过程中需提供哪些证据材料?
在工伤追偿过程中,劳动者或其近亲属需提供一系列证据材料以证明工伤事实、工伤等级以及相关损失,以便向社保机构申请工伤保险待遇或者向用人单位主张赔偿。具体证据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工伤事实的证明:包括但不限于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证明、工资单等能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文件;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等相关证明,如事故现场照片、视频、事故报告、报警记录、工友证词等。
2. 工伤认定结论:这是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根据提供的材料依法作出的,是工伤追偿的重要依据。如果已经经过工伤认定程序,需要提供《工伤认定决定书》。
3. 工伤等级鉴定结论: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对工伤职工的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进行的技术性等级评定,需提供《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书》。
4. 医疗费用凭证:包括医疗诊断证明、病历、医疗费用清单、发票等,用以证明因工伤产生的医疗费用。
5. 其他损失证明:如因工伤导致的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等,应提供相应的收入证明、护理人员的身份及收入证明、交通票据等。
【引用法条】
1.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八条:“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工伤认定申请表;(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2.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各类赔偿项目提供了具体的证据要求。
在工伤事件中若存在第三方责任,受害人应充分利用法律赋予的权利,通过合法途径积极寻求全面的赔偿。我们将协助当事人厘清事实、明确责任主体,并依法提出工伤保险待遇申请及向第三方提起侵权赔偿诉讼,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困扰着您?不要担心!在大律师网上,您可以找到3万+注册律师,他们会日常科普法律干货,帮助您更好地了解法律。同时,您还可以通过一对一快速咨询律师,获得专业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