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2024年刑法第198条的主旨是什么?

大律师网 2024-03-23    100人已阅读
导读:刑法第198条主旨在于规定了对保险诈骗罪的认定及其刑罚,明确禁止并严惩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骗取保险金的行为,维护金融秩序和保险业的正常运营。

刑法第198条的主旨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98条的规定,保险诈骗罪是指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或者故意夸大已经发生的保险事故的损失程度,或者编造虚假的原因、虚假的证明文件以及其他虚假资料,向保险公司或者其他保险机构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的行为。此外,该条文还涵盖了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评估人、证明人提供虚假证明文件,为他人骗取保险金提供帮助的行为。本条款旨在通过设定刑事责任,有力打击保险诈骗活动,保障保险市场的公平、公正与诚信。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98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的;

(二)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的程度,骗取保险金的;

(三)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

(四)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

(五)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的。

同时,有前款第四项、第五项所列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评估人、证明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骗取保险金提供条件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在何种情况下,刑法第198条会被启动调查或追诉?

刑法第198条主要涉及的是“虚假诉讼罪”,该罪名是指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根据法律规定,启动对虚假诉讼罪的调查或追诉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主体条件:行为人必须是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者单位。

2. 主观条件:行为人主观上须有故意,即明知案件事实系捏造仍然提起诉讼。

3. 客观条件:

- 行为人实施了捏造事实并以此为基础提起民事诉讼的行为;

- 该行为已经妨害了司法秩序,例如浪费了司法资源,影响了司法公正等;

- 或者,该行为严重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如导致他人财产损失、声誉损害等。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98条明确规定:“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在实际操作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在发现可能涉嫌虚假诉讼犯罪的情形时,可以依法启动刑事调查程序,经过审查认为符合上述犯罪构成要件的,将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追诉。

刑法第198条规定的刑事责任如何认定?

刑法第198条是刑法中关于“对贪污罪、受贿罪的处罚”相关规定,该条规定了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以及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在认定刑事责任时,首先需要确定行为人是否属于刑法规定的国家工作人员,并且存在利用职务之便的事实。其次,要查明行为人是否存在侵吞、窃取、骗取或者其他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针对贪污罪),或者索取、收受他人财物并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针对受贿罪)。此外,还需考虑犯罪数额、情节严重程度、认罪悔罪态度、退赃情况等因素,这些都直接影响到量刑的轻重。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98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

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

与前两款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

以上所述,在认定刑事责任时,必须严格依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案件事实和证据进行综合判断。

刑法第198条通过对保险诈骗罪的明确规定,强调了国家对金融秩序和保险行业诚信经营的重视,体现了我国刑事法治对于保护社会经济秩序和公民财产权益的决心,同时也警示了社会公众必须依法依规参与保险活动,切勿触犯法律底线。

【温馨提示】本回复仅供一般情况下的参考,若无法满足您的法律需求,请直接咨询律师以获取专业的法律意见。我们承诺在5分钟内快速响应,以提高问题解决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

相关法律知识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