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2024年如何理解刑法164条中行贿罪与受贿罪的对应关系?

大律师网 2024-03-30    100人已阅读
导读:刑法第164条主要规定了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这两者是行贿与受贿行为在非国家工作人员之间的对应关系。理解这一对应关系,需要从犯罪主体、行为方式、主观意图等方面进行解析。

如何理解刑法164条中行贿罪与受贿罪的对应关系?

1. 犯罪主体:行贿罪的主体是给予财物的一方,即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主体则是接受财物的一方,同样是非国家工作人员。这与国家工作人员的受贿罪和行贿罪有所区别。

2. 行为方式:行贿人以不正当利益为目的,给予非国家工作人员财物;受贿人则是在职务活动中,利用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

3. 主观意图:双方都存在明确的主观故意,行贿人意图通过财物获取不正当利益,受贿人则意图利用财物为自己或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64条规定:“对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索取、非法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行贿罪与受贿罪在刑法164条中的法律责任有何异同?

行贿罪和受贿罪是刑法中关于腐败行为的两种主要犯罪类型,它们在法律责任上的异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同点:

- 行贿罪和受贿罪都是违反国家公职人员职务廉洁性的犯罪,侵犯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公正性。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条的规定,无论是行贿还是受贿,都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 异点:

- 行为主体不同:行贿罪的主体是给予财物的人,而受贿罪的主体是接受财物的国家工作人员。

- 行为方式不同:行贿是主动给予,受贿是被动接受。

- 刑罚程度可能有所不同:虽然两者的基本刑罚相似,但在具体量刑时,可能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犯罪金额、是否有悔罪表现等因素有所不同。

- 对于行贿罪,刑法还规定了“自首”、“立功”等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节;而对于受贿罪,如果国家工作人员能够积极退赃,也可能从轻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或者违反国家规定,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犯前两款罪,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具体案件的法律责任应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和法律规定进行裁决。

第164条对行贿罪与受贿罪的处罚有何关联性?

在刑法中,行贿罪和受贿罪是两种不同的犯罪行为,但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第164条主要规定了对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人员行贿罪的处罚,而受贿罪则主要在刑法的第三百八十五条至三百九十条中规定。虽然这两者在行为对象、主体、动机等方面有所区别,但在实际操作中,行贿罪和受贿罪往往相伴发生,互为因果。

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受贿罪则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在很多情况下,如果没有行贿,就不可能有受贿;反之,如果没有人行贿,受贿者也无法实施受贿行为。第164条对行贿罪的处罚,实际上是对整个贿赂行为链的一环进行打击,旨在遏制这种不正当的利益交换,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同时,对于受贿罪的处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行贿者的决策,因为更严厉的受贿罪处罚会增加行贿的风险。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64条:“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5条至第390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犯前款罪,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

这些条款共同构成了刑法对行贿罪和受贿罪的法律规定,体现了对这两种犯罪的严厉制裁和预防。

理解刑法第164条中的行贿罪与受贿罪,关键在于把握犯罪主体的身份、行为方式以及主观意图。这两种罪名是对非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活动中贪腐行为的法律制约,旨在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和社会正义。在实际案例中,应结合具体事实和证据,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定罪量刑。

『温馨提示』大律师网是您解决法律问题的利器!在这里,您可以关注3万+注册律师的日常科普,了解最新的法律动态。遇到法律问题?点击一对一快速咨询律师,他们将为您提供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

相关法律知识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