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有期徒刑的期限是如何规定的?

大律师网 2024-07-10    100人已阅读
导读: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种刑罚方法,它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并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这种刑罚适用于广泛的犯罪类型,是我国刑法体系中的主刑之一。那么有期徒刑的期限是如何规定的?大律师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接下来就让大律师网法务带您了解一点相关知识吧。

有期徒刑的期限是如何规定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有期徒刑的期限一般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特殊情况下,如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根据《刑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总和刑期不超过三十五年的,有期徒刑不得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有期徒刑不得超过二十五年。

  有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十五条

  有期徒刑的期限,除本法第五十条、第六十九条规定外,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九条

  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

  

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有期徒刑的量刑?

  影响有期徒刑量刑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犯罪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不同性质的犯罪和同一犯罪的不同程度,在量刑上会有所区别。

  2、犯罪分子的主观恶性:如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初犯与累犯等,在量刑上也会有所考虑。

  3、犯罪分子的社会危害性:如犯罪行为对社会、家庭等造成的危害程度,也是量刑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4、犯罪分子的悔罪表现:如是否自首、立功、积极退赃等,这些因素在量刑时也会得到相应的体现。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一条

  【量刑根据】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二条

  【从重处罚与从轻处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从重处罚、从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三条

  【减轻处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本法规定有数个量刑幅度的,应当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个量刑幅度内判处刑罚。

  【特殊减轻】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以上是关于“有期徒刑的期限是如何规定的?”的详细内容,大律师法务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大家还有其他详细的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欢迎咨询大律师网,这里会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律师来为您提供专业的服务。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

相关法律知识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