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员工因不同意不合理调岗被辞退时,通常有权获得经济补偿或赔偿金。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用人单位调整工作岗位属于劳动合同变更,必须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如果公司单方强制调岗且未征得员工同意,该调岗行为无效。员工拒绝后,公司以此为由辞退员工,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若调岗缺乏必要性或合理性(如工作内容、地点、薪资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员工拒绝后被辞退,公司需支付违法解除赔偿金。赔偿金标准为经济补偿的两倍,按员工工作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两个月工资)。例如,跨省调岗或薪资大幅降低被视为重大变更,员工拒绝不构成旷工。
员工因拒绝调岗被迫离职(如公司变相施压),可主动解除合同并主张经济补偿。补偿标准为每工作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足半年按半月计算。但员工需书面提出拒绝并保留证据(如邮件、通知书),否则可能被视为自愿离职而丧失补偿资格。
被辞退员工应在一年内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维权。仲裁或诉讼中,员工需证明调岗不合理(如工作内容差异大、薪资降低),而公司需举证调岗的合法性。若公司未履行协商程序或未通知工会,辞退行为直接认定为违法。
调岗调薪的合法性取决于是否满足法定或约定条件,核心在于保障企业用工自主权的同时维护劳动者权益。合法情形包括:
1.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通过书面形式协商一致,可调整岗位或薪资。变更后的内容需明确写入劳动合同,且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如最低工资标准)。口头变更若实际履行超过一个月,且未侵害劳动者利益,同样视为有效。
2. 企业可依法单方调岗的情形包括:员工医疗期满后不能胜任原工作、员工经考核证明不能胜任当前岗位。例如,员工连续未完成绩效指标,企业依据合同约定将其调至同级岗位,薪资基本相当。但企业需提供充分证据(如考核制度、胜任标准),否则调岗无效。
3. 企业因客观情况变化(如部门撤销、业务转型)需调岗时,需满足四个条件:调整基于生产经营必要性;新岗位薪资与原岗位基本相当;调整不具有侮辱性或惩罚性;未违反其他法律法规。例如,项目结束导致原岗位消失,企业安排同城同级岗位视为合法。
4. 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企业可单方调岗的条件(如绩效考核不达标),且约定合理时,调岗有效。此外,因企业搬迁、技术革新等客观情况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经协商未果后企业可调岗,但需支付经济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