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涉外结婚法律问题大全

大律师网 2015-01-04    0人已阅读
导读:导读:婚姻法编辑整理了一系列的关于涉外结婚的法律问题,希望能帮广大网友解决涉外婚姻的问题。涉外结婚问题1、中国人同临时来华的外国人结婚的,如何进行结婚登记?1959年3月3日内务部在《关于中国人同临时来华的外

  导读:婚姻法编辑整理了一系列的关于涉外结婚的法律问题,希望能帮广大网友解决涉外婚姻的问题。

  涉外结婚问题1、中国人同临时来华的外国人结婚的,如何进行结婚登记?

  1959年3月3日内务部在《关于中国人同临时来华的外国人结婚审查手续函》中指出:“一、凡临时来华的外国人,不论外交官、领事官、公务人员、一般工 作人员、专家、留学生等,只要在中国要求同中国人结婚,即应遵守我国婚姻法,男女双方亲自到当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二、为了便于审查,婚姻登记机关应 令临时来华的外国当事人提交由其国家有关机关为他出具的没有结婚配偶的证明文件,并按通常手续办理公证及认证(同我国互免公证认证的国家除外);或者由外 国当事人申请其驻在我国的使馆出具证明他没有结婚配偶的证明函件,这种证明函件,不必办理公证认证,否则,不能给予登记。

  办理公证认证的手续,一般是由外国当事人向其本国公证机关或有关机关申请领取证明其没有结婚配偶的证明文件、并必须经其本国外交部和我国驻在该国使馆认证盖章。”

  涉外结婚问题2、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在中国境内结婚应符合哪些条件?通过结合下面这个案例来解释说明。

  [案情简介]

  乔治,美国人,1976年出生。1996年跟随其父亲到中国广州经商。在广州经商过程中,乔治与广州某公司职员、中国女青年李颖(化名)相识,经过一段时期的交 往,二人建立了恋爱关系。1997年6月,二人决定结婚,并到广州某区某街道办事处办结婚登记手续。该街道办事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告知其应到某区人民政 府婚姻登记机关办理。乔治与李颖遂一起到某区人民政府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理由是:乔治年仅21周岁,不符合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结婚年龄;乔治所 带证件不齐全。

  [法律分析]

  关于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在中国境结婚,主要涉及法律适用、应履行的结婚程序以及中国公民与外国人应符合的条件等问题。

  一、关于法律适用

  我国《民法通则》第14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外国人结婚适用婚姻缔结法律,离婚适用受理案件中法院所在地法律。”依此规定,中国公民与外国 人在我国境内登记结婚,必须遵守我国《婚姻法》及其其它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民政部1983年8月26日颁布并实行了的《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办一婚姻登记的 几项规定》中也有同样规定:“申请结婚登记的男女双方,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本规定的有关条款。”本案中,乔治与李颖申请登记结婚时,乔治年仅 21周岁,尚未达到我国婚姻法规定的22周岁的结婚年龄,因而婚姻登记机关不予办理登记是正确的。

  二、关于登记机关

  民政部1983年8月26日上述《规定》中第1条规定:“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包括常驻我国和临时来华的外国人、外籍华人、定居我国的侨民)在中国境内自愿 结婚的,男女双方当事人必须共同到中国公民一方户口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指定的婚姻登记机关才能办理中国公民与外国人的结婚登记手续。所以在 本案中,乔治与李颖不能在某区某街道办事处办理结婚登记,必须到广东省指定的某区人民政府婚姻登记机关办理。

  三、关于结婚条件

  在实质条件,乔治李颖应当符合婚姻法所规定的必备条件和禁止条件,即男女双方完全自愿、达到法定婚龄、禁止重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禁止患有麻风病或医学上认为不能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

  在形式条件上,除规定男女双方当事人必须到中国公民一方户口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指定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外,民政府1983年8月 26日《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办理婚姻登记的同项规定》第3条规定:”申请结婚登记的中国公民和外国人,须分别持有下列证件:

  (一)中国公民

  1.本人的户籍证明。

  2.本人户口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或工作所在单位县级以上机关、学校、事业、企业单位出具的本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婚姻状况(未婚、离婚,丧偶,下同)、职业、工作性质、申请与何人结婚的证明。

  (二)外国人

  1.本人护照或其他身份、国籍证件。

  2.公安机关签发的《外国人居留证》,或外事部门颁布发的身份证件,或临时来华的入境、居留证件。

  3.经本国外交部(或外交部授权机关)和我驻该国使、领馆认证的由本国公证机关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或该国驻华使、领馆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

  (三)外国侨民

  1.本人护照或代替护照身份,国籍证件(无国籍者免交)。

  2.公安机关签发的《外国人居留证》。

  3.本人户口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或工作所在单位的县级以上机关、学校、事业、企业单位出具的本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婚姻状况、职业、申请与何人结婚的证明。

  此外,申请结婚的男女双方,还须提交婚姻登记机关指定医院出具的婚前健康检查证明。”

  民政府部的上述《规定》还规定,下列中国公民不准同外国人结婚:(1)现役军人、外交人员、公安人员、机要人员和其他掌握重大机密的人员(2)正在接受劳动教养和服刑的人。

  涉外结婚问题3、中国公民和外国人结婚应在哪里办理登记手续?

  中国公民和外国人在我国(境)内结婚应到中国公民一方的户口所在地的省, 自治区, 直 辖市人民政府指定的婚姻登记机关(一般为民政机关)申请办理登记手续。如果双方同意在外国公民一方的婚证登记机关办理申请登记结婚的手续, 也是完全可以的。

  涉外结婚问题4、在涉外婚姻登记中应如何出具无配偶的证明?

  民政部、外交部在1981年9月5日《关于涉外婚姻登记中有关无配偶证明的问题的复函》(民[1981]民78号)中指出:“外国人(旅游者除外),外 籍华人以及华侨临时来华,申请与中国公民结婚者,应持本国(或居住国)公证机关出具的无配偶证明,并经该国外交部认证和我使、领认证。外国人外籍华人也可 持该国驻华使、领馆出具的无配偶证明。无上述证件,只是持本人在居住国的驻华使、领馆的宣誓(声明)书,我们不予受理

  涉外结婚问题5、原配偶一方为华侨,台港澳同胞在内地如何办理复婚手续?

  中国内地公民同原配偶为华侨, 台港澳同胞一方办理完毕离婚手续后, 双方自己恢复婚姻关系的, 其登记手续和结婚登记手续相同, 但必须持有双方离婚证未再婚的证明。

  涉外结婚问题6、与外国人结婚如何办理手续?

  《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办理登记结婚的几项规定》。按照这个规定,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包括常驻我国和临时来华的外国人、外籍华人、定居我国的外侨)在中国境 内结婚的,男女双方当事人必须共同到中国公民一方户口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指定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申请登记时,当事人须持有下列证件:

  中国公民:1、本人的户籍证明; 2、本人户口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或工作单位的县级以上机关、学校、事业、企业单位出具的本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婚姻状况 ( 未婚、离婚、丧偶;下同) ;职业、工作性质、申请与何人结婚的证明.

  外国人:1、本人护照或其他身份、国籍证件; 2、我公安机关签发的《外国人居留证》,或外事部门颁发的身份证件,或临时来华的入境、居留证件; 3、经本国外交部(或外交部授权机关)和我驻该国使、领馆认证的由本国公证机关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或该国驻华使、领馆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

  外国侨民: 1、本人护照或代替护照的身份、国籍证件(无国籍者免交); 2、我公安机关签发的《外国人居留证》; 3、本人户口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或工作所在单位的县级以上机关、学校、事业、企业单位出具的本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婚姻状况、职业、申请与何人结婚的 证明.

  此外,申请结婚的男女双方,还须提交婚姻登记机关指定医院出具的婚前健康检查证明和男女双方的照片。

  对上述证件齐全的结婚申请,经婚姻登记机关的审查了解,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的结婚条件和中国公民不属该规定中禁止与外国人结婚的人员,准予结婚,一个月内办理登记手续,发给结婚证。

  涉外结婚问题7、因公出境人员的结婚登记申请

  根据上海市婚姻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申请结婚登记的当事人一方系因公出境人员,要求在本市登记结婚的,应当到本市一方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管理机关 办理申请结婚登记手续,申请结婚登记的当事人双方均系因公出境人员,要求在本市登记结婚的,应当到一方原本市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办理申请结婚登 记手续。

  因公出境人员在本市申请结婚登记时除了提供本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许可的医疗保健机构出具的认定可以结婚的婚前医学检查证明外,还必须提供下列证明.

  本人护照或往来港澳通行证;

  2. 我驻外使(领)馆或者驻港澳工作机构出具的其在境外期间的婚姻状况证明;

  因公出境人员出境前已到达法定婚龄的还必须提供原所在单位或者原户口所在地的居(村)民委员会出具的出境前的婚姻状况证明。

  涉外结婚问题8、国驻外使馆能否办理结婚证明?

  双方均为出国留学生要求在中国驻外使馆登记结婚的,如其出生年月,婚姻状况有档案可证明,可以办理,无档案可证明则须先取得国内原户籍所在地有关部门出具的出生年月与婚姻状况证明。如驻在国当局不承认使领馆办理婚姻登记的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知识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

最新法律资讯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