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4岁的汪某是合肥某社区的妇联主任,自从“单独两孩”政策放开后,她陷入了纠结:要不要生二胎?汪琴担心,如果要二胎,势必会对她的工作产生影响。“要工作上的发展还是家庭上的和谐,对我来说是个单选题。”汪某显得有些苦恼。
据了解到,职业女性在“生两孩”上犹豫不决,从怀孕到孩子出生再到上幼儿园,这期间母亲将大量甚至全部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和家庭,普通女 性从22岁大学毕业到55岁退休,最多工作33年,如果生两个孩子,不仅工作年限大打折扣,精力上也不够投入,很多女性不能不考虑职场的竞争压力。
“一方面女性承担着繁衍后代的重任,另一方面,她们工作的职场却没有给育龄妇女任何‘优待’。”专家表示,如果国家能够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比 如生育二胎的女性工资由相关部门支付,哪怕是按比例补偿,企业的压力也会相对小一些,二胎女性的职场压力和就业歧视也许会有所好转。
女工在孕产期遭遇单位侵犯自身权益时应该怎么办呢?为您支支招。
1,三期女工不得轻易解雇
《劳动法》第9条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用人单位不得依据《劳动法》第6、7条的规定(见下)解除劳动合同。
另外,女职工在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用人单位不得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期限应自动延续至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满为止。
2,女工休产假有法律规定
在《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中,除了女职工正常享受生育98天产假外,还规定了一系列例外假期。其中,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3,遭遇侵权可以选择的维权方式
如果孕妈妈或哺乳妈妈在劳动权利受到了侵犯,可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了解了这些应享有的权利,准妈妈和新手妈妈就可以更好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毕竟,新时代女性,要拥有美满的家庭,也应拥有快乐的上班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