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交通事故中的三种责任
导读:郑州人民警察培训学校何玉山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以人为本”的精神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虽然也有争议但是总体来讲“以人为本”的精神,体现了人文关怀,是社会主义法制的进
郑州人民警察培训学校何玉山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以人为本”的精神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虽然也有争议但是总体来讲“以人为本”的精神,体现了人文关怀,是社会主义法制的进步,体现了交通安全立法的超前意识。“以人为本”的精神在交通安全法中的体现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本法对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能转变的规定,就是办事上的方便群众原则,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对人身安全的保护”;可以说“对人身安全的保护”是“以人为本”精神的主要体现,也是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争议和关注的焦点。“对人身安全的保护”主要体现在对交通参与者中“弱者”的保护,即对行人、乘车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的保护;这种保护在交通安全法具体的法律条文表述体现有“立法的保护(在立法目的中明确的规定“保护人身安全”)、通行条件的保护、机动车驾驶人对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的让行、交通事故中伤者抢救保护与伤害的经济补偿以及交通安全违法处理中的及时纠正原则”,基于这个原因,也有称交通安全法是对行人安全保护的法律。而在现实中,交通安全法以及配套实施的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四规章(《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机动车登记规定》)已经实施一年了,许多人包括交通安全的执法人员意识里确实形成了一种认识误区,认为在道路上通行,就是机动车方吃亏,“机动车见了行人就要让,发生了交通事故就要负责任”,这种错误的认识令执法者办错了案,令机动车方怨声载道,令非机动车和行人在道路上肆无忌惮,令某些别有用心的人趁机敲诈机动车驾驶人(“碰瓷专业户的出现”)危害社会,这种错误认识的产生主要缘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不全面理解,把本法条关于交通事故经济赔偿责任的规定,当成了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交通事故的经济赔偿责任与交通事故责任是有一定的联系,但绝对不能简单的等同。因此在这里笔者作为一名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研究者,当然更多的是作为一名和大家一样的交通参与者谈谈交通事故中的“三种责任”。
当今社会,交通事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大公害,我国的交通事故从20世纪80年代末年死亡人数首次超过5万人至2002年,我国(未包括港澳台地区,下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已经连续10余年居世界第一。而且,在滚滚车轮下丧生的人数,短短十几年间已从每年5万多人增长到10万多人,整整翻了一番,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于世界第二位国家的两倍。交通事故早已引起社会各个方面的广泛关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也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而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是交通事故处理的一个关键环节,由于交通事故责任事关交通事故当事人权益和义务,一直是个热门话题,一直受到执法部门和普通群众特别是交通事故当事人的关注。而事实上交通事故中并不是只有交通事故责任,还有被大家所忽视的另外两种责任即当事人的违法责任和经济赔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交通事故的规定较《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对交通事故的规定的变化,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关于交通事故经济赔偿的特别规定,造成交通事故中三种责任关系的变化,也是人们形成对交通事故责任认识误区的主要原因。
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没有实施以前,三种责任的关系
(一)交通事故中一定有违法责任
1、违法责任是一种过错责任
认定任何一种违法行为的都要由主管过错的要件,交通违法行为也不例外,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2、单纯的违法责任没有经济赔偿责任
交通违法行为不像其他违法行为一般都有明显的损坏后果,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性表现为一种潜在性的威胁,是对不特定交通参与群体或者个体的侵害,交通违法行为一般都没有特定的受害人,没有明显的损坏后果,如果有的话就构成了交通事故。比如有人闯了红灯,这是一种违法行为如果没有造成人员的伤亡或财产的直接损失,甚至由于当事人的违法行为造成交通的严重阻塞,阻塞了两个小时,影响了许多人的时间,被堵的车里面有好多出租车,一个出租车都可能少挣了几十元,那么这个违法人还是只承担闯红灯这个违法行为过错的法律责任,按规定接受处罚就行了,他不会赔你的损失的。
3、交通事故中一定有违法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二条对什么是交通事故是这样规定的“本办法所称道路交通事故(以下简称交通事故).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通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规章的行为(以下简称违章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根据这个规定许多交通事故专家和权威人士将如何认定交通事故归纳为五个要件 “地点要件(必须是在道路上)、主体要件(必须有一方是车辆)、违法要件(必须有一方有交通违法行为)、过失要件(对交通事故的损失必须是过失)、后果要件(必须有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根据这五个要件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
(1)交通事故不是意外事件
如果说道路交通事故是一个意外事件的话,是不确切的,因为交通事故中的违法行为的发生就是基于当事人的过错,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也就是说交通事故中有时也有故意的存在。假如在道路上发生了财产损失或者人员伤亡的事件却没有任何一方有交通违法行为(没有过错就是意外),那就是意外事件,意外事件不是交通事故。
(2)交通事故不是故意伤害案件
如果说交通事故是个故意事件的话更不准确。如果当事人违法行为的过错是出于故意,但是造成损坏后果则必须是当事人的过失,假如是出于当事人的故意则就是治安或者刑事案件。
交通事故中既有故意也有过失,可以简单的归纳为“道路交通事故是一个在道路上车辆参与的、过错的、后果非故意事件。”也就是说交通事故是个过错事件,这个过错指的就是违法过错,也就是说交通事故中一定有违法责任。
(二)交通事故责任是违法责任加上因果关系和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十七条,“公安机关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后,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认定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
1、有违法责任不一定有交通事故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十七条,“当事人没有违章行为或者虽有违章行为.但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无因果关系的,不负交通事故责任。”
2、有违法责任、有因果关系就有交通事故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十七条“当事人有违章行为,其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有因果关系的,应当负交通事故责任”。
3、有违法责任、有因果关系、加上作用大小等于交通事故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十九条 “一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造成交通事故的,有违章行为的一方应当负全部责任,其他方不负交通事故责任。两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共同造成交通事故的,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作用大的一方负主要责任,另一方负次要责任; 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作用基本相当的,两方负同等责任。三方以上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共同造成交通事故的, 根据各自的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大小划分责任。”
4、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可以提起行政复议
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复议,但是不能提起行政诉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交通事故认定书后十五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重新认定;上一级公安机关在接到重新认定申请书后三十日内,应当做出维持、变更或、者撤销决定。”并且根据1992年12月1日法发1992第29号文《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关于处理道路交通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第四项的规定“当事人仅就公安机关做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和伤残评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或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5、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又反过来影响当事人的违法责任
(1)当事人的违法行为是否造成了交通事故,对当事人的处罚是不一样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二十四条是这样规定的“ 造成交通事故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对其违章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规章的规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
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