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刑法中管制的规定

大律师网 2016-07-17    0人已阅读
导读:刑法中管制的规定 管制,是指对犯罪人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由公安机关执行的刑罚方法。 管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轻刑,它具有以下特点和内容: 1.管制的对象 刑法典对于管制的对象未作明确限制,只要刑法分则条
刑法中管制的规定 管制,是指对犯罪人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由公安机关执行的刑罚方法。 管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轻刑,它具有以下特点和内容: 1.管制的对象 刑法典对于管制的对象未作明确限制,只要刑法分则条文的法定刑中规定有管制的,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

刑法中管制的规定
管制,是指对犯罪人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由公安机关执行的刑罚方法。

  管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轻刑,它具有以下特点和内容:

  1.管制的对象

  刑法典对于管制的对象未作明确限制,只要刑法分则条文的法定刑中规定有管制的,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认为属于犯罪尚不够判处有期徒刑或者其他主刑,以不予关押为宜的犯罪分子,都可以判处管制,限制其一定的人身自由。

  2.不予关押

  不予关押,也即不剥夺犯罪人的人身自由。这体现了管制刑的开放性特征,有助于避免短期自由刑固有的弊端。

  3.限制犯罪人的一定自由

  这是管制区别于免予刑罚处罚之关键。根据刑法典第39条之规定,限制自由的内容是:(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2)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3)按照执行机关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4)遵守执行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5)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执行机关批准。但是,对犯罪人的劳动报酬不得进行限制,即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

  4.具有一定期限

  管制有一定的期限,不得对犯罪人进行无限期的管制。根据刑法典第38条、69条、第41条之规定,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3年。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2日。依据第40条之规定,管制期满,执行机关应即向本人和其所在单位或者居住地的群众宣布解除管制。

  5.由公安机关执行和群众监督改造

  管制的执行机关只能是公安机关。但由于管制是一种开放性的刑罚方法,故也离不开群众的监督。事实上,刑法典第39条所规定的“服从监督”,也即是服从群众的监督。这充分体现出管制是我国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的司法路线实践经验的创造性产物。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知识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

最新法律资讯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